香薷
别名
水荆芥、臭荆芥、野苏麻、昂给鲁木-其其格、半边花、半边苏、边支花、边枝花、臭藿香、臭香麻、德昌香薷、风耳草、鸡冠香薷、荆芥、拉拉香、蜜蜂草、排香草、偏头草、青龙刀、山苏子、水芳花、铁杆禾、土香薷、退色香薷、香菜、香草、香茹、香薷草、小荆芥、小叶苏于、小叶苏子、野藿香、野香薷、野香苏、野鱼香、野芝麻、野紫苏、鱼香菜、坝子菜、板刷花、臭荆芥青龙才、火麻草、蚂蝗痧、石香薷、铜草花、土地香薷、兔尾巴、香藿、香戎、香茸、香蓁、小叶巴蒿、野芭子、野坝蒿、野坝子、野荏子、野苏子、紫花香菜、紫香薷。
概述
香薷crested latesummer mint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稜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穗状花序,花梗纤细,近无毛,花萼钟形,花冠淡紫色,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期7~10月。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海拔达3400米。香薷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产地分布
除新疆、青海外几产中国各地;苏联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印度,中南半岛也有分布,欧洲及北美也有引入。
形态特征
香薷直立草本,高0.3-0.5米,具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稜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
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状下延成狭翅,边缘具锯齿,上面绿色,疏被小硬毛,下面淡绿色,主沿脉上疏被小硬毛,余部散布松脂状腺点,侧脉约6-7对,与中肋两面稍明显;叶柄长0.5-3.5厘米,背平腹凸,边缘具狭翅,疏被小硬毛。
穗状花序长2-7厘米,宽达1.3厘米,偏向一侧,由多花的轮伞花序组成;苞片宽卵圆形或扁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芒状突尖,尖头长达2毫米,多半退色,外面近无毛,疏布松脂状腺点,内面无毛,边缘具缘毛,花梗纤细,长1.2毫米,近无毛,序轴密被白色短柔毛。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外面被疏柔毛,疏生腺点,内面无毛,萼齿5,三角形,前2齿较长,先端具针状尖头,边缘具缘毛。花冠淡紫色,约为花萼长之3倍,外面被柔毛,上部夹生有稀疏腺点,喉部被疏柔毛,冠筒自基部向上渐宽,至喉部宽约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半圆形,侧裂片弧形,较中裂片短。雄蕊4,前对较长,外伸,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柱内藏,先端2浅裂。小坚果长
圆形,长约1毫米,棕黄色,光滑。花期7-10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生态环境
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海拔达3400米。生于山野。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地都可以栽培,粘土生长较差,碱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
生物学特性
本品叶的表面观:上、下表皮均有毛茸;气孔直轴式;叶肉细胞黄绿色,有的含黄色油滴,并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2~8细胞,常有一个细胞缢缩,或下部细胞较大,顶端细胞骤细似针刺状,壁有疣状突起或细条状纹理;另一种为单细胞,较短。腺鳞头部6、8或10细胞,柄单细胞,极短;偶有头部1~2细胞、柄1(~2)细胞的小腺毛。
形态特征
香薷直立草本,高0.3-0.5米,具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稜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
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状下延成狭翅,边缘具锯齿,上面绿色,疏被小硬毛,下面淡绿色,主沿脉上疏被小硬毛,余部散布松脂状腺点,侧脉约6-7对,与中肋两面稍明显;叶柄长0.5-3.5厘米,背平腹凸,边缘具狭翅,疏被小硬毛。
穗状花序长2-7厘米,宽达1.3厘米,偏向一侧,由多花的轮伞花序组成;苞片宽卵圆形或扁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芒状突尖,尖头长达2毫米,多半退色,外面近无毛,疏布松脂状腺点,内面无毛,边缘具缘毛,花梗纤细,长1.2毫米,近无毛,序轴密被白色短柔毛。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外面被疏柔毛,疏生腺点,内面无毛,萼齿5,三角形,前2齿较长,先端具针状尖头,边缘具缘毛。花冠淡紫色,约为花萼长之3倍,外面被柔毛,上部夹生有稀疏腺点,喉部被疏柔毛,冠筒自基部向上渐宽,至喉部宽约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半圆形,侧裂片弧形,较中裂片短。雄蕊4,前对较长,外伸,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柱内藏,先端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棕黄色,光滑。花期7-10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生态环境
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海拔达3400米。生于山野。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地都可以栽培,粘土生长较差,碱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
生物学特性
本品叶的表面观:上、下表皮均有毛茸;气孔直轴式;叶肉细胞黄绿色,有的含黄色油滴,并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2~8细胞,常有一个细胞缢缩,或下部细胞较大,顶端细胞骤细似针刺状,壁有疣状突起或细条状纹理;另一种为单细胞,较短。腺鳞头部6、8或10细胞,柄单细胞,极短;偶有头部1~2细胞、柄1(~2)细胞的小腺毛。
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全体长14-30cm,宇航局被白以短茸毛。茎多分枝,四方柱形,近基部圆形,直径0.5-5mm;表面黄棕以,近基部常呈棕红色,节明显,节间长2-5cm;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叶对生,多脱落,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狭长披针形,长0.7-2.5cm,宽约4mm,边缘有疏锯齿,黄绿色或暗绿以;质脆,易碎。花轮密集成头状;苞片被白色柔毛,花萼钟状,先端5裂;花冠皱缩或脱落。小是对果4,包于宿萼内,香气浓,味辛凉。栽培品全体长35-60cm,疏被较长的茸毛;茎较粗,节间长4-7cm。以枝嫩、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华蔼苎粉末特征:淡棕绿色。①非腺毛1-6细胞,平直,弯曲或顶端弯成钩状,直径11-34μm,长约至512μm,有的基部细胞膨大至70μm,壁稍厚,表面有细密疣状突起。②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59-86μm,柄单细胞,极短。③小腺毛头部圆形或长圆形,1-2(-4)细胞,直径16-33μm;柄1-2细胞,甚短。④叶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连珠状增厚,表达式面有细条纹;气孔直轴式。⑤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下方晶,直径1.5-6μm。此外有萼片表皮细胞、花粉粒、茎表皮、柱鞘纤维及导管等。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00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蒸馏,取挥发油一定时,用乙醚制成10%溶液,作供试液。①取供试液与对照品香荆芥酚和廲香酚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0.5%CMC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展形,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于100℃烘5min,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②取供试液与对照品石竹烯和松油烯,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0.5%CMC薄层板上,以已烷展开,按(1)项方法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益上显相同的色斑。③取供试液与对聚伞花素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F254-0.5%CMC薄层板上,以已烷展开,置紫色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液色谱在与对联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色斑。
种植技术
选地:香薷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碱土、沙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前茬谷类、豆类、蔬菜为好。
整地:翻地20厘米,翻前施入农家肥,垄作行距40厘米~50厘米,或作成平畦。由于种子很小,地一定要整平耙细。
播种: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宜播方式有条播或撒播。具体播种时间由香薷上市时间来决定。春季播种在终霜结束前6天~8天为好,为了市场均衡供应,可以每10天~15天播种一批;为了冬季上市,播种时间应在初霜期前80天~90天。为了一次出全苗,播种的要保征土壤一定的湿度,覆土要浅,要镇压。
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株距2厘米~5厘米;垄作的要及时中耕除草;撒播的、小行距条播的要及的人工拔草,也可用拿扑草净或禾草克化学除草剂防治禾本科染草;地力较高的地块可以不追肥,地力差的在苗高15厘米造硝酸被一次。干旱适当灌水。
种子采收
采种可以设采种田;也可以在生产田中选穗大健壮的母株,当上部花序的种子已经成熟,下部开始落地时,在早晨轻轻割掉,放在塑料上晾晒3天一5天即可脱粒。采种时间很重要,割早了种子没成熟,割晚了种子都落地了。每亩可产籽24公斤。
药典标准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或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夏季茎叶茂盛、花盛时择晴天采割,除去杂质,阴干。
[性状]
青香薷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基部类圆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3~5疏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圆卵形或圆倒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直径0.7~1.1mm,近圆球形,具网纹。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江香薷 长55~66cm。表面黄绿色,质较柔软。边缘有5~9疏浅锯齿。果实直径0.9~1.4mm,表面具疏网纹。
[鉴别]
(1)青香薷本品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略增厚;下表皮细胞壁不增厚,气孔直轴式,以下表皮为多。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约36~80μm,柄单细胞。上下表皮具非腺毛,多碎断,完整者1~6细胞,上部细胞多弯曲呈钩状,疣状突起较明显。小腺毛少见,头部圆形或长圆形,1~2细胞,柄甚短,1~2细胞。
江香薷上表皮腺鳞直径约90μm,柄单细胞,非腺毛多由2~3细胞组成,下部细胞长于上部细胞,疣状突起不明显,非腺毛基足细胞5~6,垂周壁连珠状增厚。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加乙醚制成每1ml含3μ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麝香草酚对照品、香荆芥酚对照品,加乙醚分别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5cm以上,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8.0% (通则2302)。
[含量测定]挥发油取本品约1cm的短段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
麝香草酚与香荆芥酚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聚乙二醇(PEG) -20M为固定液,涂布浓度10%,柱温190℃。
理论板数按麝香草酚峰计算应不低于17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麝香草酚对照品、香荆芥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0.3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振摇5分钟,浸渍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1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无水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铺有活性炭1g的干燥滤器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草酚(C10H14O)与香荆芥酚(C10H14O)的总量不得少于0.16%。
饮片
[炮制]
除去残根和杂质,切段。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