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韦

2024-12-19 10:58:56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飞刀剑、肺心草、蜈蚣七、铺地娱蚣七、七星剑、大号七星剑、一枝箭、山柴刀、木上蜈蚣、肺筋草、蛇舌风、石头僵。

概述

来源:为水龙骨科草本植物石韦Pyrrosialingua(Thunb.)Farw.、庐山石韦Pyrrosiasheareri(Bak.) Ching、毡毛石韦Pyrrosiadrakeana(Franch.)Ching、有柄石韦Pyrrosiapetiolosa(Christ) Ching、北京石韦Pyrrosiadavidii(Gies.)Ching或西南石韦Pyrrosiagralla (Gies.)Ching的叶.亦名石韦(《滇南本草》)。

考证:出自《名医别录》:“石韦,生华阴山谷石上。二月采叶,阴干。”②《本草图经》:“石韦,今晋、绛、滁、海、福州、江宁府皆有之。丛生石上,叶如柳,背有毛,而斑点如皮,故以名。二月、七月采叶,阴干用。石韦一名石皮。而福州自有一种石皮,三月有花,其月采叶煎浴汤,主风。"

③《纲目》: “石韦,柔皮曰韦,摭亦皮也。”“多生阴崖险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余,柔韧如皮,背有黄毛,亦有金星者名金星草,叶凌冬不雕。又有一种如杏叶者,亦生石上,其性相同。”

产地分布

①石韦: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②庐山石韦:分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③毡毛石韦:分布湖北、四川、陕西、云南、西藏等地。

④有柄石韦: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⑤北京石韦:分布河北、山东、湖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⑥西南石韦:分布云南、四川、湖北等地。

形态特征

①石韦: 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根茎细长,横走,密被深褐色披针形的鳞片;根须状,深褐色,密生鳞毛。叶疏生;叶柄长6-15厘米,略呈四棱形,基部有关节,被星状毛;叶片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略下延,全缘,革质,上面绿色,有细点,疏被星状毛或无毛,下面密被淡褐色星芒状毛,主脉明显,侧脉略可见,细脉不明显。孢子襄群椭圆形,散生在叶下面的全部或上部,在侧脉之间排成效行,每孢子囊群间隔有星状毛,孢子囊群隐没在星状毛中,淡褐色,无囊群盖;孢子囊有长柄;孢子两面形。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

②庐山石韦,高25-60厘米。根茎肥厚而短,密被细小长披针形的鳞片,边缘具纤毛叶近于簇生;叶柄长10-80厘米,粗壮,幼时被褐色或淡褐色的星状毛;叶片广披针形,长10-30屋米,宽3-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宽,呈荫侧不等的耳形、圆形、心形、圆楔形或斜截形,有时上侧有尖耳,全缘,上面绿色,有黑色斑点,初时疏被星状毛,后渐光滑,下面密生淡褐色星芒状毛,星芒状毛的芒为短披针形,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中脉及侧脉均明显,细脉不甚明显。抱子襄群散生在叶的下面,淡褐色或深褐色,无襄群盖;孢子两面形。生于山野岩石上。

③毡毛石韦与庐山石韦极相似,主要不同点:本种的叶下面被较厚而松的深褐色的星芒状毛,其芒细长针状或线状凿形,且不在同一平面上;叶柄通常较叶片为长。生于山野岩石上。

④有柄石韦,高仅6-17厘米。根茎细长,密被披针形鳞片,边缘具稍卷曲的纤毛。叶柄长3.5-11厘米,被星状毛;叶片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广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2.5-9.5厘米,宽9-28毫米,先端钝,基部下延至叶柄,全缘,上面绿色,有黑色斑点,疏被星状毛,下面密被灰色的星芒状毛,其芒短,叶脉不甚明显;孢子叶较营养叶为长,通常内卷使叶片呈圆筒状。孢子襄群融合,满布于叶的下面,深褐色,无襄群盖。生于山野岩石上。

⑤北京石韦高10-25厘米。根茎细瘦,被黑褐色鳞片。叶柄长2.5-9厘米,被星状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6-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上面绿色,有细点,疏被白色星状毛或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或淡褐色星芒状毛;叶稍内卷,但不呈筒状。孢子襄群多散生于叶下面的较上部分,深褐色,无襄群盖。生于山野岩石上。

⑥西南石韦与北京石韦极为相似,主要不同点:本种叶的下面被较厚而松的深褐色星芒状毛,其芒较长呈针状,略有光泽。生于山野岩石上。

以上几种植物的根茎(石韦根)、叶上的毛茸(石韦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态环境

生于山野岩石上。

生长习性

喜温暖阴湿环境,常附生在树干或岩石上。

生长周期

多年生草本。

采收加工

采收:

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晒干或阴干。

炮制:

原药拣去杂质,洗净泥屑,捞起略润,先切除残根,再切0.5-1cm丝片,晒干,筛去灰屑。饮片做卷曲,正面有叶脉网纹,背面有茸毛及隆起叶脉。

贮藏养护

放箱内,置干燥处,防霉,防尘。

形状规格

①大叶石韦一一石韦:叶柄近圆柱形,棕色或棕黑色,长6-15厘米,有纵沟,无毛或疏被星状毛;叶片扭曲皱卷,平展后呈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叶基楔形至圆形,全缘,叶面棕色或灰棕色,无毛或疏具星状毛,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被中心具红色圆点的粉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粗短,有的叶表面几乎全部布有孢子襄群。叶片革质,稍脆易折。气无,味淡。

②庐山石韦(称“大叶石韦”):与石韦相似,惟叶柄较长,无毛;叶片皱缩,较大,长圆状披针形,叶基阔楔形、圆形、近心形或稍呈耳形,显著不对称,背面星状毛的分枝较粗,有的叶片具棕色圆形孢子囊群,与中脉约成60°角斜出平行排列,分布近乎整个叶面,其内常见红色光泽的孢子襄环带。厚革质,坚硬而脆。气无,味微苦。

③毡毛石韦:叶柄有数条纵槽,有毛;叶片扭曲卷皱,披针形,基部楔形至阔楔形,对称,背面密布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有的叶上半部布有孢子襄群。革质,稍硬。气无,味淡。

④小叶石韦--有柄石韦:叶柄被棕色星状毛,有1纵浅槽,内密生毛;叶片卷曲成筒状,广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先端钝,叶基楔形,全缘,叶面灰棕色,无毛或疏被星状毛,散布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生粉棕色的中心有红点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短粗,中脉明显,侧细脉均不显,薄革质。气无,味微苦。

⑤北京石韦:叶柄扁平,细长扭曲,有毛;叶片扭曲卷皱,线状披针形或近线形,叶基窄楔形下延成叶柄边缘;叶面浅黄绿色,无毛,背面密被较薄的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叶片背面几乎全部或大部生有孢子囊群。薄革质。气无,味微苦。

⑥西南石韦:与北京石韦相似,惟叶的背面被较厚而松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长,呈长针状,深褐色,略有光泽。上述两类药材,大叶石韦以叶大、质厚、背面有毛为佳;小叶石韦以叶厚、整齐、洁净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凉、入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清肺泄热、止咳.主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化学成分:

含绵马三萜(diploptene)、皂甙、蒽醌、黄酮、β-谷甾醇。

主要成分:

石韦、有柄石韦、庐山石韦的全草均含黄酮类。石韦全草尚含皂甙、蒽醌类、鞣质等;石韦叶分离得结晶成分阝-谷甾醇、山奈酚、槲皮素、异槲皮甙、三叶豆甙、绿原酸和蔗糖。有柄石韦全草尚含酚性物质、树脂、皂甙。庐山石韦全草尚含果糖、葡萄糖、蔗糖、有机酸和酚性化合物。此外,尚分离出结晶成分延胡索酸、咖啡酸和异芒果甙等。

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庐山石韦的多种提取物口服,对二氧化硫引咳法引咳的小鼠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但不及可待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但各种提取物均无明显平喘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庐山石韦对大鼠慢性气管炎有治疗作用。有柄石韦浓缩提取物给小鼠口服,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

2、其他作用:体外实验表明,石韦对痢疾杆菌、尤其是福氏杆菌以及肠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石韦煎剂尚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真伪鉴别

生药材鉴定:

①大叶石韦一、石韦:叶柄近圆柱形,棕色或棕黑色,长6-15厘米,有纵沟,无毛或疏被星状毛;叶片扭曲皱卷,平展后呈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叶基楔形至圆形,全缘,叶面棕色或灰棕色,无毛或疏具星状毛,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被中心具红色圆点的粉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粗短,有的叶表面几乎全部布有孢子囊群。叶片革质,稍脆易折。气无,味淡。二、庐山石韦:与石韦相似,惟叶柄较长,无毛;叶片皱缩,较大,长圆状披针形,叶基阔楔形、圆形、近心形或稍呈耳形,显著不对称,背面星状毛的分枝较粗,有的叶片具棕色圆形孢子襄群,与中脉约成60"角斜出平行排列,分布近乎整个叶面,其内常见红色光泽的孢子襄环带。厚革质,坚硬而脆。气无,味微苦。三、毡毛石韦:叶柄有数条纵槽,有毛;叶片扭曲卷皱,披针形,基部楔形至阔楔形,对称,背面密布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有的叶上半部布有孢子襄群。革质,稍硬。气无,味淡。

②小叶石韦一、有柄石韦:柄被棕色星状毛,有1纵浅槽,内密生毛;叶片卷曲成筒状,广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先端钝,叶基楔形,全缘,叶面灰棕色,无毛或疏被星状毛,散布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生粉棕色的中心有红点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短粗,中脉明显,侧细脉均不显。薄革质。气无,味微苦。二、北京石韦:叶柄扁平,细长扭曲,有毛;叶片扭曲卷皱,线状披针形或近线形,叶基窄楔形下延成叶柄边缘;叶面浅黄绿色,无毛,背面密被较薄的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叶片背面几乎全部或大部生有孢子襄群。薄革质。气无,味微苦。三、西南石韦:与北京石韦相似,惟叶的背面被较厚而松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长,呈长针状,深褐色,略有光泽。上述两类药材,大叶石韦以叶大、质厚、背面有毛为佳;小叶石韦以叶厚、整齐、洁净为佳。主产浙江、湖北、河南、河北、江苏等地。此外,山东、辽宁、广西、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山西、安徽等地亦产。其中以浙江、湖北、江苏所产的大叶石韦质量为佳。

药典标准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Bak.)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和根,晒干或阴干。

[性状]庐山石韦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长10~2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全缘,边缘常向内卷曲;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侧脉间布满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叶柄具四棱,长10~20cm,直径1.5~3mm,

略扭曲,有纵槽。叶片革质。气微,味微涩苦。石韦 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8~12cm,宽1~3cm。基部楔形,对称。孢子囊群在侧脉

间,排列紧密而整齐。叶柄长5~10cm,直径约1.5mm。

有柄石韦叶片多卷曲呈筒状,展平后呈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8cm,宽1~2.5cm。基部楔形,对称;下表面侧脉不明显,布满孢子囊群。叶柄长3~12cm,直径约1mm。

[鉴别]本品粉末黄棕色。星状毛体部7~12细胞,辐射状排列成上、下两轮,每个细胞呈披针形,顶端急尖,有的表面有纵向或不规则网状纹理;柄部1~9细胞。孢子囊环带细胞,表面观扁长方形。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外壁具疣状突起。叶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类圆形。纤维长梭形,胞腔内充满红棕色或棕色块状物。

[检查]杂质不得过3%(通则2301)。

水分 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7.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8.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磷酸溶液(11:89)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25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0.2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筛去细屑。

[性状]

本品呈丝条状。上表面黄绿色或灰褐色,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孢子囊群着生侧脉间或下表面布满孢子襄群。叶全缘。叶片革质。气微,味微涩苦。

[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

[浸出物]

[含量测定]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