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
别名
中文名:蝉蜕。
英文名:Cicada Slough。
拉丁名:Periostracum Cicadae.
别名:
蝉衣、蝉退、蝉壳、金蝉衣、知了壳、蜩甲、蝉壳、枯蝉、蝉退壳、金牛儿等。
概述
本品为同翅目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蝉蜕就是蝉的幼虫在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多收获于夏秋季节,是一味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不可多得的良药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区域于豫西和黄河沿岸、伊洛河两岸的冲淤地带产的最多。(由于这些地方在十几年前便广植柳杨树,为的是拦洪治淤,于是在河床边便呈观出数排排或成片的树林,现在枝叶繁茂,树阴遮天,每到盛夏的夜晚,到此捕捉蝉蛹的人时常不断。)
主产于安徽的淮北和淮南两地区;山东省单县因地处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的老黄河故道北岸,是蝉蜕的主产县之一。鄄城、菏泽、临朐、昌邑、郓城、寿张;河北新尔、平山、安国、邢台;河南中牟、尉氏;江苏南通、海门;湖北荆州、襄阳;浙江海宁、平湖、绍兴;安徽蚌埠、阜阳;甘肃徽成、武都;山西阳城、闻喜;以山东产量较大,销售全国并出口。此外湖南、福建、广东、广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等地均产。
形态特征
雄虫体长而宽大,体长4.4-4.8厘米,翅展12.5厘米,黑色,有光泽。头部横宽,中央向下凹陷,颜面顶端及侧缘、腹盖的外缘与后缘、各腹节的后缘,以及分布在腹面分散的点均为淡黄褐色。复眼横宽,呈淡黄褐色;单眼三枚,位于中央,排列成三角形。前胸背板两侧边缘略微扩大,中胸背板有二个隐约的中央线状淡赤褐色的锥形斑。足淡黄褐色而腿节上的条纹、胫节基部及端部为黑色。翅2对,透明有反光,翅脉显明,前缘淡黄褐色,翅基室三分之一为黑色,亚前缘室呈黑色,并有一淡黄褐色斑点。后翅基部五分之二为黑色。有鸣器。腹部各节黑色,末端略尖,呈钝角。腹盖很发达,不及腹部的一半,外缘呈弧形隆起。雌虫体形与雄虫相似,但稍短,长3.8-4.4厘米。无鸣器,腹盖不发达,产卵器显著。
生态环境
多生于平原树下,尤其是河床边,栖息于柳、杨、枫杨、榆、槐、洋槐、苹果、梨、桃、杏、樱桃、桑、葡萄、柑桔及荔枝等阔叶树木上,其中以柳、杨、枫杨等树上最多。这些树一般生长于地下水位较高及富于有机质的壤土,地下水位较低及含水量较差的沙性土均不宜生长。黑蚱也需要这些树木和土壤供其取食和生长。
生物学特性
成虫多栖息在杨、柳、枫、榆、槐等阔叶树上和多种木本树木及果树上,以其刺吸式口器吸食树木汁液为生。性成熟后,雄蝉从清晨开始至傍晚鸣叫不休。在炎热的夏季天气晴朗时,它总是不知疲倦的在树上作高声齐鸣叫。雄蝉以鸣叫声引诱异性交尾繁殖。雄蝉交尾后即死去。雌蝉多于每年7-8月间产卵于嫩枝的木质部内,每一卵窝内有4-8卵粒。翌年6月中旬越冬卵孵化。若虫孵出后由树枝落于土面,潜入土中,吸食树木根部汁液。在土中生活长达12-13年之久。待发育到老熟若虫后,于6-8月从土中钻出,爬到树干上脱皮羽化为成虫。初羽化时蝉的翅柔软,栖息一段时间后翅变硬,则能飞行和发音。成虫寿命60-70天。
生长习性
多生于平原树下,尤其是河床边的扬树、柳树下最多。栖息在柳、杨、枫杨等树上,吸食树木中的汁液。地下水位较低及含水量较差的沙性土均不宜生长。黑蚱也需要这些树木和土壤供其取食和生长。
生长周期
黑蚱的生活史,经过一个世代往往要12-13年。雌性在7-8月间产卵于榆、柳、梨、苹果、桃、杨、柑桔、桑等树木的枝梢木质部内,枝条上造成爪状"卵窝",卵粒排列成行。以卵越冬。翌年卵孵化成若虫,爬向地面,进入土内。若虫在土中生活时可随气温变化而上下活动春暖向上移动,口器伸入树根中吸取汁液,秋季则爬入深土层中。若虫一生脱皮5次。第5-6龄若虫坚硬,带黄褐色,腹部缩小,前胸背缩小,中胸背扩大,自头顶至后胸背部中央有一开裂为脱皮线。老熟若虫从土中爬向地表面,爬上树干,用前足及爪固定身体在枝条上,脱皮线裂开即行脱皮。
年需求量:
约500吨。
采收加工
每年夏季6-9月产新。除去泥沙,晒干。
炮制方法:
原药放水缸中浸10分钟,水量要多,用竹木棒搅拌,使泥土脱落,捞置萝内清水过清,滤干水晒干,摘去足及眼,留全壳入药。
贮藏养护
置竹篓或其它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防挤压。
形状规格
药材形状:全形似蝉,中空,稍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复眼突出,额突出,口吻发达。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左右具小翅2对。腹部足3对,前1对足粗壮具齿,3对足均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尾部钝尖,腹部至尾端共9节。体轻,易碎,无臭,味淡。
规格标准:
现在上市销售蝉蜕分为:1、一般统货即从沙地或淤地中直接收集晒干的;2、水洗货即统货经过水洗后除去泥沙的干净蝉壳,以色黄,干燥,体轻,完整无缺,无泥砂为最佳。
性味功能
性甘,寒。归肺、肝经。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1、疏散风热,透疹利咽:主要用治外感风热,头痛咽痛及温病初起有表证者;风热上攻,目赤咽肿;麻疹透发不畅忌风疹瘙痒。2、息风止痉:适于小儿热极动风,及破伤风。
主要成分:
含有角蛋白、氨基酸、和大量的甲壳质。
真伪鉴别
1、正品蝉蜕全形似蝉,中空,稍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复眼突出,额突出,口吻发达。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左右具小翅2对。腹部足3对,前1对足粗壮具齿,3对足均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尾部钝尖,腹部至尾端共9节。体轻,易碎,无臭,味淡。2、伪品金蝉蜕,外形如蝉蜕,唯躯体比蝉蜕瘦长,棕红色至黄棕色,明净,背部纵向开裂,呈一字形,躯体狭长,有7个环节纹,尾端有分叉的尖刺。气无,味淡。3、市场流通的药材商品主要是在蝉蜕中空的外壳内部灌入水泥、泥沙等杂物(俗称"灌浆"货),以便增加其商品重量谋取暴利。
种植技术
养殖技术:
由于蝉的繁殖生长时间太长,而成虫生存时间太短,人工饲养困难很大,目前不利于人工养殖,仅靠采收野生蝉蜕为主,或采收蝉蛹培育。
培养蚱蝉的注意事项:1、蝉的繁殖生长时间太长,蝉的成虫为陆生,产卵于树木组织之内,以卵越冬,卵孵化出小若虫钻入地下生活;成虫羽化后,飞至林区、果园中以取食、交配和产卵,然后死亡。而从卵孵化为成虫一般需要十几年,在昆虫类群里,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是最长的。2、成虫生存时间太短,蝉的成虫生活时间仅有3-4个月,60-70天就结束生命。
药典标准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pustulata Fabr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气微,味淡。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
本品形如药材。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 甘,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与用量]3~6g。
[贮藏]
置干燥处,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