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

2024-12-20 15:50:36 内容管理员 7

概述

土警虫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是活血化瘀的要药,应用历史悠久。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鉴(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前者习称"苏土鳖虫"或"苏地鳖", 后者习称"汉土鳖虫"或"冀地鳖"。

土鳖虫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记有:"味咸寒,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痕,破坚,下血闭.,一名地鉴,生川泽”。以后历代本草对土鉴虫的分布、生态环境、习性、性状、功能主治及捕捉加工方法等均有较全面地记述。梁·陶弘景曰:"形扁扁如鉴,故名土鉴。有甲不能飞,小有臭

气。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采,暴干"。宋·寇宗曰:"今人谓之簸其虫,为其像形也。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均指本品而言。宋·苏颂论其功效曰:"张仲景治杂病方,主久疲积结,有大 虫丸,又有大鳖甲,丸及妇人药并用之,以其有破坚积下血之功也,"。明·《本草纲目》曰:"行产后血积,折伤瘀血,治重舌木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明·《本草经疏》载:"治跌打损伤,续筋骨有奇效。乃足厥阴经药也"。

产地分布

地警和冀地警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家野均有。

地鳖主产于江苏无锡、吴县、海门、兴化、南通、溧水、滨海、盱眙、张家港、海安、句容、启东;浙江宁波、三门、嘉兴、余杭、绍兴、安吉、桐庐、海宁;湖南宁乡、慈利、双峰、石门、临澧澧县、邵东;四川沐川、夹江、阆中、平昌、井研、简阳、龙泉驿、新津、绵竹、苍溪、仁寿、万县上海崇明、奉贤。

冀地鉴主产于河北定州、威县、邢台、大厂、临城、邱县、易县、清河、内邱、临西、沙河、邯郸、永年、平乡、元氏、高邑、肥乡、青龙、武安、唐县、阜平、曲周、晋县、柏乡、抚宁、滦县、曲阳、平山、宁晋、南和、大名、博野、黄骅、灵寿、临漳;河南原阳、延津、汲县、荥阳、密县、郑州、新郑、登封;山东龙口、平阴、蓬菜、泗水、沂水、博山、平度、临淄、夏津;北京延庆、昌平

朝阳、顺义、房山;辽宁新金、北镇、辽阳、锦西、义县。地方习用品:东方后片蠊,商品习称金边土鳖,分布于福建、海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主于福建惠安、南安、仙游、莆田、建阳、漳浦、沼安、东山、龙海、长泰、莆城;广东饶平、南澳惠东、阳江、海丰、潮阳、兴宁、廉江、信宜、惠来。以野生为主,现开始了人工饲养。

形态特征

1、地鉴 地鉴雌雄成虫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雌虫长约3厘米,体呈扁平卵圆形,棕黑色有光泽。分头、胸、腹及肛板四部。头小呈三角形,向腹面弯曲,为棕黑色,咀嚼式口器,大颚坚硬。有1对发达的肾脏形复眼;单眼2个。触角丝状,长而多节。前胸背板扩大,第1节呈盾形盖于头上,2、3节似梯形。雄虫前胸呈波纹状,有缺刻,具翅2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不用时摺成扇状。胸部有足3对,发育相等,具细毛,胫节上着生5-20枚锐刺,基部扩大,盖及胸腹面及腹基部分,跗节5,具2爪。腹部第1节极短,其腹板不发达,第8,第9两腹节之背板缩短,尾须1对。雄虫第9腹板有腹刺1对;雌虫第8,9两腹板缩藏于第7腹板的下面。腹端肛上板横向长方形,其后缘平直与侧缘有显著角度,后缘中央有凹角。生殖器不突出。

2、冀地鉴成虫 与地鳖形态相似,亦雌雄异形。但体稍大,长约3-3.6厘米,呈长椭圆形。背面淡褐色或黑棕色,略显光泽。背部在前胸前缘及侧缘,中胸及后胸背板两侧,以及腹部各节两侧的外缘上有一圈棕黄色(或淡黄褐色,或淡红褐色)斑纹;且在胸、腹各节两侧的斑纹中间,各有一黑色小点。体表密布小颗粒。前胸前部边缘弓起,由前胸、腹背板至尾端有一条稍隆起的背棱线,最后的腹部横节隆起最为明显。肛上板后缘稍突出,中央凹,为二裂。余者同地。

习用品:东方后片蠊[Opisthoplata orientalis(Burmisler)],(又名金边土鳖)。雌雄成虫同形,翅皆退化。体呈长卵形而扁,体大形,雌体大于雄体。体背面黑褐色或红褐色,具光泽,两侧深红色,前胸背板阔大,宽约为长的1.9倍,前缘和侧缘形成宽弧形,沿弧线呈金黄色的宽边,故名"金边土鳖虫"。具典型的步行足,3对。腹部背面可见7节,各节后侧角向后突出成短刺状,第8节缩入第7节之下。肛上板两侧着生尾须1对,粗短。

生态环境

土鳖虫喜生活于有机质丰富、阴暗潮湿的场所。室内常见于厨房灶脚、作坊墙边和柴草堆的碎屑底下。野外常栖于枯枝落叶及石块下的松土或沙土中。

生物学特性

土鳖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需经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历时2-3年。具有喜潮湿,喜温、畏炎热,抗冻,怕光、昼夜伏出,假死,休眠及自相残食等特性。为杂食性昆虫,取食特点为喜新鲜、忌陈旧,耐饥饿。

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0-30℃,超过40℃开始死亡,低于10℃时,停止活动,进入休眠。虫卵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相对温度70-75%。土壤最适湿度1-4龄若虫为20%,5-7龄12%,8龄以上及产卵期均为13%。雄成虫较雌虫寿命短,雌虫一次交尾,终生产卵。一生能产卵30多枚,卵成块产出。产卵时,不立即将卵鞘产出体外,有一个明显的“拖卵期”,一般为2-3天,最长6天,最短15-16小时。平均每个卵鞘孵化出若虫8-10个。

生长习性

具有喜潮湿,喜温、畏炎热,抗冻,怕光、昼夜伏出,假死,休眠及自相残食等特性。为杂食性昆虫,取食特点为喜新鲜、忌陈日,耐饥饿。

生长周期

人工饲养1年即成商品。

采收加工

1、捕收

野生资源的捕捉:在温暖季节(南方一般5-9月,北方5-8月),夜间,选土鉴虫常栖息处或仓房、厨房等糠堆底下翻捕,亦可用草垫、麻袋等铺在土鉴躲藏处,搬开自然掩蔽物,待土鳖转移到草垫物下,掀起捕捉;有的地方用炒香麦麸洒于地面,或灯光诱捕;也可将缸埋入土鉴常活动的地方,缸与地面相平,口上放稻草等遮蔽物,引土鉴进缸,于翌晨捕收;在土活动处,以草皮泥块叠成塔式内放草类及其喜食之物,定时翻捕。

饲养捕收:一般于10-11月,捕收产卵2年的雌虫;如冬季加温饲养,14-15个月就达到入药程度。雌虫第2年产卵量低于第1年,自然死亡率高,商品出干率低30%左右。因此,采收要结合分挡,首先捕收超过产卵盛期或已达到入药程度,及体弱不能越冬者;饲养虫口密度过大时,留足供繁殖的惟虫,余者大批采收;非强壮做种的雄虫在蜕完第7次皮后,如还没生翅,亦可挑出来,加工成商品。

2、加工

有晒干、烘干两种方法。晒干法是将捕捉野生或采收的虫体,用开水烫死、洗净、曝晒至干。烘干法是将洗净的虫体放在烘箱内烘干或放在锅内用文火炒拌(温度控制在50℃左右),待虫体的足尖微粘锅铲时,将虫体放在铁丝网内,架在灶上,借灶膛中的余热将虫体烘干。

贮藏养护

土鉴虫用内衬防潮纸的瓦楞纸箱包装,每件100公斤,贮存于低温、干燥、通风处。本品易虫蛀,受潮后生毒。危害的仓虫有白腹皮蠹、花斑皮蠹、黑拟谷盗、跗螨、粗足粉螨、齿蠊螨、扎氏脂螨、圆胸甲、赤拟谷盗等10余种,蛀蚀品外表不整齐,体足残损破碎,常见蛀粉、虫粪储藏期间,在包装内放置樟脑、花椒、山巷子、起封白酒等,对抗驱虫,或按件密封,抽氧充氨(或二氧化碳)养护。发现轻度毒变、虫蛀,及时晾晒,也可置50℃左右烘烤0.5-1小时,或-4℃以下冷冻10小时左右处理。严重时用磷化铝、溴甲烷熏杀。

形状规格

地鉴:虫体呈扁平卵圆形,长1.3-3厘米,宽1.2-2.4厘米。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易碎,腹内有灰黑色内含物。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鉴:虫体呈椭圆形而扁平,长2.2-3.7厘米,宽1.4-2.5厘米。背部黑棕色,通常在外侧边缘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由前胸、腹背板至尾端有一条稍隆起的脊棱线。余者同地鳖。

规格标准:

土警虫均为统货,不分等级。商品质量以身干、完整、体厚而轻、油润光泽、无蛀、无毒变、不烘焦、腹中无泥、瘪肚者为佳。

性味功能

土鳖虫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瘀血,续筋骨等功效。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疲痞块。

主要成分:

生物碱,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酚类,糖类,甾体,油脂,香豆素,枯内脂、强心甙及钙、钾、铁等14种无机元素。其中已鉴定出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6种脂肪酸,谷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等17种氨基酸,20种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另外分离出的有效单体物质为β一谷甾醇。

主要药理作用

浸膏对白血病细胞的繁殖有抑制作用;提取物具有溶解血栓、抑制肝出血性坏死病灶的形成、活化纤溶系、抑制D-半乳糖胺肝障碍发生等作用;总生物碱可延长小鼠心电消失时间,增加小鼠耗氧至缺氧的存活时间,亦可对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T的改变;其水溶液对扩张冠状A,增加冠状A血流量和改善缺氧方面有疗效。近期研究表明,土虫具有抗肿瘤作用,对有血瘀者表现更宜

真伪鉴别

商品中将龙虱科昆虫东方龙虱(Cybister tripunctatus orientalis Gschwendtner)的干燥雌、雄全虫,混入。其形态特征为体翅周边有黄带;头近扁平,中央微隆起,两侧有浅凹陷及小刻点,复眼突出;前胸背板横阔,有细纵沟;腹下第3-5节两侧各有1个横翅;后足胫节短阔,胫端两侧生刺。

种植技术

饲养技术

(-)选场建池

土鳖虫人工养殖曾采用室外建池方法进行,为更好地控制饲养温度、湿度及管理,现已改用室内箱养、池养、瓮养及房养,

(二)饲养方法

1、种虫来源 一般有捕捉野生和饲养选种2种方法。捕捉野生种虫,可提高种性。生产上多用饲养选种,优良种虫的标准,雌种虫:体长,椭圆形,个大,腹部饱满,棕褐色光亮,活动能力强,行动速度快,食量大,产卵率高,无寄生虫和病書;若种虫:生长健壮,活泼,体型大,色泽鲜,具光泽;种卵 :豆荚形,红褐色带有光泽,卵粒饱满。

2、饲养方式 饲养土鉴虫通常在室内进行。以饲养量及条件分小型饲养、分散饲养和大型饲养。小型饲养:于室内采用长1米,宽0.7米,高0.48米的木箱数个,置于火炕上,内放充分晾晒处理过的砂土17-24厘米厚,保持适宜的湿度,放种虫1-1.5公斤。有的地方在室内挖瓮形地洞,洞壁光滑,口小。直径约30厘米,洞深1米左右;如湿气大,捏土成团,要挖浅些,砌墙增高,内放松土50厘米左右。用无底的大口瓮埋入土中,作饲养池更好。

分散饲养:在室内用土坯搭箱,放适量砂土及种虫。冬季箱内温度不低于零下10℃;有条件的将木箱置于火炕上饲养,方便灵活,有利于土生长发育。

大型饲养:选择适当地方,设专养房,于室内搭地炕,炕上砌成若干个水泥槽,槽上留有适当间隙,分层放置同规格的木箱,进行立体饲养,四季均可。亦有于室内建深1米左右的饲养池,土壤过湿不能深挖,需砌墙增高;土壤干燥,深挖仍达不到所需湿度,可洒水增湿。池壁要坚实、光滑,上做活动顶,并留一至多个通气孔。饲养土要选用菜园中或田埂上含腐殖质较多的湿松土,忌用施过氨水、氨肥或农药的土壤。剔除草根及杂物,曝晒2-3天,或用开水消毒后晾干,揉碎过筛,土粒大小似米粒或绿豆粒,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无论饲养箱、槽或瓮口,均需用塑料膜盖好,防止土鉴虫爬出或逃跑,以及敌害入侵。

(三)饲养管理

1、调节温湿度 防寒增温:冬季北方多采用地炕取暖;南方有的将池养转入缸养,然后装入比缸径大6-10厘米的木箱中,缸箱之间,填入2/3的谷糠、木糠或草木灰,上盖麻袋;有的将饲养缸用2-3层麻包或稻草捆扎,缸口盖两层麻袋;有的将饲养缸集中于室内池中,用稻草填满四周的空隙过冬;或者合并集中虫体,增加饲养密度,提高抗寒能力。气温低于0℃,可用塑料薄膜密封室内缸、池,用25-40瓦灯泡加温,或燃炭火增温。防暑降温:在缸、池内洒水降温,也可通过调配饲料的干湿度降温。调湿:饲养土湿度过小,影响虫体生长发育、产卵与孵化、以致自相残食、噬食卵鞘;湿度过大,影响虫体呼吸,甚至全身粘满泥土、腿部粘泥,重者断褪,卵鞘发臭及寄生螨虫。饲养土过干,可喷水或喂含水量高的饲料调节。夏季一般每隔3-4天喷水1次,喷水后,勿搅拌,避免湿士粘污虫体,影响采食与活动,。结合分挡,饲养土每隔30天左右过1次,去除杂质,起到调湿作用。

2、调节饲养土厚度 一般饲养土厚度,1-4龄不超过8厘米,5龄以上为10厘米左右,产卵时为4-17厘米。夏天可薄些,冬天加厚至17厘米左右,并覆盖稻草或砻糠灰保暖过冬。每年需换土1-2次。

3、喂食 要掌握饲料干湿相兼,精料吃光、青料有余,精粗搭配、以青为主的原则。一般惊垫后土鉴虫休眠复苏,体内营养消耗较多,先喂食精料;幼龄若虫食量小,以精为主;6龄后若虫进入暴食期,以粗为主,辅以精料;产卵期加喂含蛋白质的精料。喂食要精粗搭配得当,适量,以每次有少量剩余为宜,换新料前,取出剩余。夏季炎热多喂西瓜皮、南瓜瓤等多汁菜叶瓜果饲料,或用碟盛一些清水于饲养池内,以便土鳖虫饮用;冬季喂食干树叶,需加热水浸闷3-6分钟,树叶湿润变软后,均匀撒在饲养土上,以盖过70%土面为度。一般每隔2-3天喂1次粗料,3-5天喂1次精料。繁殖和活动盛期,1天1次。

4、分挡饲养 群体饲养土鉴虫,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同期孵化的若虫到成虫阶段,不同个体发育程度会有很大差别。为使虫体正常发育,避免参差不齐,饲养到一定阶段时,可分挡饲养。按虫龄可分为:成虫、高龄若虫和低龄若虫。按虫体大小分为芝麻型(1-2个月的若虫,型小如芝麻);黄豆型(3 4个月的若虫,型如黄豆);蚕豆型(5-6个月的若虫,型似蚕豆);拇指型(体型大小如拇指的成虫)。根据不同龄期或体型大小分别饲养。分挡方法:一般在塑料膜上,依挡次不同,相应剪些孔,自制成筛。把大小混杂的土警虫轻轻地过筛、分挡。不宜使用钢丝、蔑。

5、定期筛卵 一般产卵期间,每隔7天将约3厘米厚的饲养土表层过筛;每隔30天将饲养土全部过筛,取出卵鞘。卵鞘单独存放,经常翻动,有利孵化;或用捏得拢、撒得开的湿土,将卵鞘保存起来;亦可与低龄若虫混养。

6、孵化 分为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把卵鞘置孵化箱中,用砂埋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即可孵出若虫。一般孵化箱置卵鞘0.75公斤/米2,砂埋厚度约3.3厘米。自然孵化,夏季要注意通风降温,饲养池上适当培土防晒或放带叶树枝遮荫,冬季用培土或草帘遮盖,保持室温不低于10℃,湿度要适度,防止卵鞘发臭变质。

7、虫口密度与雌雄配比 一般饲养池放养8龄以上的若虫2500只/米2:4-7龄若虫15000只/米2:3龄以下的若虫80000只/米2。同时注意雌雄合理配比,大面积养殖,可按雄虫15%,雌虫85%的配比放养。自然繁殖,雄虫占40%左右。一般雄若虫发育到7-8龄时,除留足健壮做种外,余者加工入药。

8、勤检查 经常检査土鉴虫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避免损土警虫对农药很敏感,极易受害。因此,各种农药不能与饲养土虫的环境接触。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大肚病:由于饲养土与饲料含水过多,导致土鳖虫消化、分泌紊乱,壳甲代谢机能失常。症状是间节膜无限扩张,腹部膨胀,光泽异常,头部变尖,失去正常习性,胃纳大于正常虫一倍,长期不脱皮。

防治方法:幼虫期保持饲养土含水量不超过20%,中虫期和成虫期,依生长需要,随时调节饲养土湿度。

胃壁溃烂病:因喂食不当,导致长期瘀食,消化不良。多发生在成虫期。症状是腹下部中节处有黑斑点,胃壁粘连节膜,严重时节膜溃破,流出臭液,绝食致死。防治方法:及时调整精、粗饲料结构保持新鲜,再拌入适量酵母片(10片/斤)、抗菌素和复方维生素B片(或液)。

肠胃病:症状是食欲下降,活动缓慢,体质衰弱,雌成虫因流水或难产而死。防治方法:及时清理、更换喷洒。,加喂稍带碱性的干饲料,如茶叶渣等,或用小苏达20片、5万单位士霉素或四环素5片捣碎与炒香米糠0.5公斤拌匀,分次喂食。忌喂莴苣叶(生菜叶)、南瓜花、蓖麻花等青料。

绿毒病:当池内高温高湿或虫口密度过大时。易发生感染。症状是虫体白天不出土,不进食,行动迟缓,后期在腹部显绿色毒状物,腿收缩,触角下垂,体柔软,很快死亡。防治方法:调整中口密度及温湿度,定时更换饲养土,剔除病虫;或在饲料中拌加适量的酵母片、土毒素粉或链霉素,增强消化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发病时,采用饲料拌入青毒素药粉0.5克/米2或四环素0.25克,亦可用1-2%福尔马林液喷洒。

线虫病:被线虫寄生后,行动缓慢,腹胀发白,口吐腹水。防治方法:注意饲料卫生,用5%生理盐水拌饲料,以减轻病情。

2、虫害

易受螨書,症状是虫体四周开始时内卷,并逐渐变硬死亡。主要寄生在土鳖虫胸、腹部及腿基节的薄膜处;对幼龄若虫威胁最大。防治方法:随时注意喂食量,防止余量掺入土层及有机物污染,保持饲养土清洁。孵化时,及时剔除坏死卵鞘;用糠筛处理、更换饲养土,将炸面鱼、骨头等放入饲养池内,诱螨,每隔2小时取出处理;或用草绳浸米泔水,晾千后放入饲养池内诱集;也可以用火燎烧表土及饲养池壁,热杀: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洒饲养池,亦可用30%三氯杀螨砜或20%螨卵脂与饲养土掺拌驱。

3、天敌

蚂蚁能成群咬死土鉴虫,影响繁育;其次是蜘蛛、蛇、鼠、壁虎及家离等。防治方法:做好防护工作,选择无蚁穴(洞)处饲养,或建池时,池基用氯丹粉剂或50%氯丹乳油进行清理。池内发现蚁群要立即清缸,堵穴(洞)。池周涂宽3-6厘米的凡土林或机油。池边洒少量石灰粉,或用氯丹粉拌湿土撒于池周。如池内仍有蚂蚁,可将10%氯丹粉溶液在离池底高20厘米处涂一圈,驱走蚂蚁,或用猪骨头等诱引蚂蚁聚食,然后杀灭。

发展前景

土鳖虫是妇科和伤科病的常见药。不仅用于临床配方,还是不少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据统计,以土警虫为原料生产的"红药片"、“跌打丸"等中成药达30多种。特别是近年来,又发现土鳖虫有抗肿瘤,抑制白血病、肝出血及肝障碍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白血病、肝炎、肝硬化、肺结核、痔疮等症,已引起医药界和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为筛选有效药物提供了新的药源。此外,人工饲养的土鉴虫,又为养蝎提供了饲料来源。

土警虫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农村卫生运动的继续开展,土鳖虫的生活环境受到破坏,野生资源减少;人工饲养因受价格影响,生产不稳定。因此,应加强科研工作,提高人工饲养管理技术;搞好定点定量生产,保护生产基地和虫源;使生产、供应持续稳定地发展。

5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50-60年代初期,土鉴虫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60年代中期,野生变家养试验成功,家养土鉴虫逐步成为商品的主要来源。新中国成立后,土鉴虫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土鉴虫的生产发展很快,收购一度因野生资源减少而下降,销售仍逐年增长。属于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品种。

50-60年代初期,随着广大农村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环境得到改善,影响了土鉴虫正常生活繁衍,野生资源减少,收购有所下降,尽管各级药材公司发动和组织群众捕捉,仍产不足销。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人工饲养土鉴虫获得成功,饲养管理技术和经验推向全国后,很快掀起了人工饲养的热潮,加上提高价格,使收购量急剧上升。1965年收购8万公斤,销售9万多公斤,均比

1957年增长约80%。1978年收购32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65年增长2倍半,造成了商品积压,库存猛增。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由于商品库存过多而调整了收购计划和收购价格,挫伤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生产出现了箫条景象,收购急剧下降。1983年收购12万多公斤,比1978年下降了63%;销售仍稳步增长,市场供应未受影响。

药典标准

本品为鉴蠊科昆虫地鉴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鉴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状】 地鳖 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翼地整 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鉴别】(1)本品粉末灰棕色。体壁碎片深棕色或黄色,表面有不规则纹理,其上着生短粗或细长刚毛,常可见刚毛脱落后的圆形毛窝,直径5~32um;刚毛棕黄色或黄色,先端锐尖或钝圆,长12-270um,直径10~32um,有的县纵直纹理。横纹肌纤维无色或淡黄色,常碎断,有细密横纹,平直或呈微波状,明带较暗带为宽。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1,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鉴虫对照药材19,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二氯甲烷-丙酮(5: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显相同颜色的斑

【检查】杂质 不得过5%(通则2301)。

水分 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3.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

黄曲霉毒素 照真菌毒素测定法(通则2351)测定。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5g,精密称定,加入氯化钠3g,照黄曲毒毒素测定法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其中,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测定,计算,即得,

本品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ug,含黄曲霉毒素G2、黄曲毒毒素G1、黄曲霉毒素B₂和黄曲霉毒素B,的总量不得过10ug。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2.0%。

【性味与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疲痞块。

【用法与用量】3~10g.

【注意】 孕妇禁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标准

2015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鉴蠊科昆虫地鉴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状】地鉴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冀地鳖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鉴别】(1)本品粉未灰棕色。体壁碎片深棕色或黄色,表面有不规则纹理,其上着生短粗或细长刚毛,常可见刚毛脱落后的圆形毛窝,直径5~3.2um;刚毛棕黄色或黄色,先端锐尖或钝圆,长12~270um,直径10~32um,有的县纵直纹理。横纹肌纤维无色或淡黄色,常碎断,有细密横纹,平直或呈微波状,明带较暗带为宽。

(2)取本品粉末l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鉴虫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二氯甲烷-丙酮(5: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5%(通则2301)。

水分: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3.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2.0%。

【性味与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痞块。

【用法与用量】3~10g。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