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
别名
中文名:金银花
拉丁文名:Lonicera Japonica
别名:忍冬,忍冬花,金花,银花,二花。
概述
金银花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抑菌谱广、疗效显著而大量应用于中医临床、中成药生产和出口。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和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初放的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金银花药用始载于南宋王默庵著《履 岩本草》。明代李时珍对忍冬的形态、发育和金银花的采收加工以及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四月采花,阴干。"又曰:"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清代吴其 日:"吴中暑月,以花入茶饮之,茶肆以新贩到金银花为贵,皆中州产也。"山东费县县志记载:"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1796-1820.编者)初,商旅贩往他处,辄获厚利,不数年山角水湄栽至几。"民国8年(1919年)密县县志记载"金银花出口换银8万两。"可见当时金银花的栽培、出口已有相当规模。
产地分布
忍冬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江西、安徽、福建;云南、江苏、陕西、甘肃亦有分布;山银花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红腺忍冬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台湾;毛花柱忍冬分布于广东、广西。山东、河南为主要栽培区,广东、广西、四川、陕西、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辽宁等地亦有种植。金银花主产于山东平邑、费县、日照、苍山、滕州;河南密县、巩县、荥阳、原阳、封丘、濮阳。另外,湖南溆浦、新宁;广东新兴;广西马山、忻城、天等、宜山;四川南江、秀山、彭水、古蔺;贵州湄潭;陕西旬阳、山阳、柞水产量亦大。山东平邑、费县所产金银花称为"东银花";河南密县、巩县、荥阳所产称为"密银花",品质均优良,驰名中外。
地方习用品:细毡毛忍冬分布于四川、湖南、贵州、云南、湖南;大花忍冬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浙江;盘叶忍冬分布于四川、湖北、安徽、贵州、浙江;锈毛忍冬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江西;短柄忍冬分布于贵州、四川南部、广西、湖南、江西。
形态特征
忍冬为多年生灌木。茎细、中空、多分枝,幼枝密生短柔毛,绿色或棕色。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全缘、密被短柔毛。花成对腋生,初开时银白色,2、3日后变金黄色,气清香、长3-5厘米;花柄基部有叶状绿色苞片2枚,花萼短小,浅绿色,5裂,裂片三角形,有毛,花冠筒状,先端唇形,上唇3裂向上反卷;花冠筒细长,密被柔毛。雄蕊5枚,黄色。雌蕊1枚,花柱细长与雄蕊均伸出花冠筒外。子房下位,无毛,近圆球形。浆果圆球形,直径3-4毫米,成熟黑色红腺忍冬为多年生攀援灌木,叶卵形至卵状矩圆形,叶下面密生微毛,并杂有桔红色腺毛。花冠长3.5-4.5厘米,浆果,熟后黑色。山银花为多年生藤本,枝黄褐色,渐次变白色。叶卵圆形至椭圆形,主脉有短疏毛,下面密生白短柔毛。雄蕊5,雌蕊1,花柱线状,秃净。浆果,熟后黑色。毛花柱忍冬为多年生藤本,花柱或多或少有毛。
地方习用品:(1)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 imilis Hemsl.)藤本,小枝无毛。总花梗单生叶腋或数个集生枝端,长达1厘米,有较多的小硬毛和腺毛。
(2)大花忍冬(L.macrantha Spreng.)藤本,幼枝有开展的硬毛;花总梗多个集生在呈伞房状,萼筒无毛,萼齿披针形,有小硬毛。
(3)盘叶忍冬(L.tragophylla Hemsl.)藤本,花序下的一对叶片基部合生呈盘状,3花的聚伞花序集合成头状,生分枝顶端。
(4)锈毛忍冬(L.ferruginea Rehd.)藤本,幼枝、叶柄、花序等各部分(叶上面除外)几乎均被锈色硬毛;总花梗多个集合成伞房状;萼齿卵状披针形,有小硬毛。
(5)短柄忍冬(L.pampaininii Levl.)藤本,幼枝及叶端密生土黄色小毡毛。花总梗极短,2-3个集生于分枝顶端或单个生于上部叶腋;萼齿披针形,密生小硬毛。
生态环境
忍冬多生于长城以南、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林木稀疏的丘陵、山坡及地堰。多栽种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中。
生物学特性
1、生长习性 忍冬生命力较强,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叶子可在-10℃下不凋落。种子5C左右发芽,并可在含盐量0.3%左右的不毛之地生长。
2、芽的分化发育 腋芽:忍冬的每个腋芽分化为一对重叠芽,下位芽为正芽,先分化;上位芽为副芽,后分化。正位芽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可分化成营养芽、分枝、花芽、花枝。枝的分化:每个春季由腋芽发育的枝都视为一级枝。一级枝上分化的分枝为二级枝,其余类推。分枝上第一个分化花枝的节位称花枝节。各级枝均以花枝节为临介节位,向上以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化一些花枝原基后分化叶芽原基,叶芽原基以上的节位不直接分化花枝原基。这一生物学特性明确提示了剪枝的部位。靠近主茎和粗茎上的一级分枝生长势强,花芽分化速度快,数量多。二级分枝也随同发育,至现蕾期二级分枝已长35厘米以上,形成长分枝,若该枝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打顶,可促进由副芽形成的二级枝的提前发育,从而增加二级枝同步分化花芽的数量。植株上部一级枝长势弱,分化一些花芽后生长点退化,主轴上部和二级枝已分化的花芽也逐步退化,枝长30厘米以下。着生在荫蔽处的一级分枝分化少数花芽后分枝上部退化,至开花后期分枝萎缩。短枝的生长点在花蕾生长过程中自然退化,通常失去次级分枝再分化的能力。若将长分枝在现蕾期打顶,次级分枝随即发育,因此剪枝可促进次级分枝的发育。
花芽的分化次数:忍冬花芽是由一级分枝和副芽分化的二至三级分枝,以及由这些级枝花枝节下位由正芽发育的次级分枝,先后多次分批分化。长江中下游一带由2月下旬至10月底可分化六级分枝。其中一至四级分枝的花芽可发育形成花蕾,五级枝的花芽因温度下降,到雌雄蕊分化期多数退化,六级枝少数分化花芽,但都退化。
3、花的发育过程 忍冬从幼蕾到开放,大体可分为幼蕾(绿色、花蕾约1厘米)、三青(绿色、花蕾约2.2-2.4厘米)、二白(淡绿白色、花蕾约3-3.9厘米)、大白(白色、花约3.8-4.6厘米)、银花(刚开放、白色花约4.2-4.8厘米)、金花(花瓣黄色、约4-4.5厘米)、凋花(棕黄色)七个阶段。药材以大白、二白、三青为佳,银花、金花次之。
4、花的不同发育阶段绿原酸含量的变化忍冬花从幼蕾到开放,绿原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即三青>二白>大白>银花>金花>凋花。
生长习性
忍冬生命力较强,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
生长周期
为多年生灌木。年需求量:约15000吨。
采收加工
1、采收 适时采摘是提高产量质量的关键。主产区山东于花蕾上半部膨大、青白色,俗称"大白针"、"二白针"时采摘。50公斤青白色花蕾可加工干品10公斤,开放的鲜花仅加工6公斤左右。河南采收较山东早,当花蕾上部刚凸起白色,下部绿色长约3厘米时采摘。成品颜色青白,较硬,挺直。采摘前先准备采花工具,一般用通风透气的提篮或条筐,不用布袋、麻袋,忌用塑料袋,以免受热导致花蕾变色、发霉。采花时,要按花蕾发育的顺序由下而上分期采收。采花时间性很强,每天应于上午9时前进行。此时采花蕾骨重而色泽青白,香气浓郁,质量最好,商品率高。中午后采花,质量较差,商品率降低。摘时要轻采轻放,勿使花组织受伤,影响产量及质量。
2、加工 宜选晴天,如遇阴天,应烘干。晒干:将花蕾均匀地摊放在干净的石头或席上,厚度不超过2厘米,使花蕾在较短的时间内干燥,如摊放过厚易生热、变色。晒时不要翻动,以防花蕾变黑。当天晒不干,第2天再晒。集中产区,也可以建烘干房加工,烘干的金银花颜色青白鲜艳,香气浓,绿原酸含量高,较晒干的增产2%。初烘时,温度控制在30-35℃,2小时后提高到40℃,打开通风口,8-10小时后水分大部排出,升温55℃使之速干。一般15个小时即可烘干。在烘干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不能翻动,注意通风,以保证质量。无论烘干或晒干,均应在1-2天后再烘(晒)1次,进一步排出花芯内的水分,使其干透。南方有的产区将花蕾先蒸一下,立即取出晒干或烘干。
亩产量:一般亩产干品100-150公斤。
贮藏养护
金银花一般为麻袋打包件,每件50公斤。贮于阴凉干燥避光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65-75%。商品安全水分10-13%。
本品受潮易生霉、变色、虫蛀。吸潮品颜色变深,弹力减弱,手捏成团,严重时出现霉斑。危害的仓虫有印度谷螟、地中海粉螟、一行窃蠹、药材甲、日本蛛甲、黑粉虫、米扁虫、黑皮蠹等。
储藏期间,商品要先进先出,以保持色泽鲜艳。发现受潮或轻度虫蛀,应及时阴干或短时间晾晒。最好按件或按垛密封后抽氧充氮养护。
性味功能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血毒痢痈肿疔疮,喉痹,丹毒,风热感冒。
主要成分:
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草黄素、肌醇、挥发油等。
主要药理作用:
体外对多种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伤寒及副伤寒杆菌作用较强。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金银花毒性小,小鼠皮下注射半致死剂量为53克/公斤。
药典标准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性状]本品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浅黄棕色或黄绿色。腺毛较多,头部倒圆锥形、类圆形或略扁圆形,4~33细胞,排成2~4层,直径30~64~108μm,柄部1~5细胞,长可达700μm。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厚壁非腺毛,单细胞,长可达900μm,表面有微细疣状或泡状突起,有的具螺纹;另一种为薄壁非腺毛,单细胞,甚长,弯曲或皱缩,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草酸钙簇晶直径6~45μm。花粉粒类圆形或三角形,表面具细密短刺及细颗粒状雕纹,具3孔沟。
(2)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放置12小时,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