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石
2024-12-27 14:52:31
内容管理员
11
别名
砒石。
概述
该品为少常用中药,原名"砒石",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市售信石分红信石及白信石二种,但白信石极少见,故主要为红信石,其加工制品为砒霜。该品的原矿物主要为砷华,但也有用毒砂或雄黄加工制造而成的。
产地分布
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等省。
采收加工
少数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烧炼而成。
1.老法,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置容器内,与煤、木炭或木柴烧炼,然后升华,即得信石。此法设备简单,但对操作工人健康有害。
2.新法:选取纯净雄黄,砸成小块,入容器内使雄黄燃烧,分解成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得信石,SO2另从烟道排出。
炮制
去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封口。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末,封装备用。
形状规格
红信石(、红砒)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粉红色,具黄色与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丝绢样光泽,质脆,易砸碎,无臭,该品极毒,不能口尝。烧之有蒜臭味。以块状,淡红色,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药用以该品为主。白信石(白信、白砒)无色或白色,其余特征同上。质较纯,毒性比红砒强。
性味功能
性味:辛酸大热,有大毒。入肺经。
功用:蚀疮去腐,去痰定喘。用于痔疮瘘管、走马牙疳等症,取其强烈的腐蚀和攻毒拔毒之功;寒痰喘逆之证。
真伪鉴别
1.红信石:该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与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该品极毒,不宜口嗜。以块状、具晶莹直纹、色红润、无渣滓者为佳。
2.白信石:该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该品极毒,不宜口嗜。以块状、具晶莹直纹、色白、无底、无渣滓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