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银盘
别名
鬼针草、铁筅帚、千条针、金盘银盏。
概述
本品为菊科鬼针属植物金盏银盘的全草。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安徽、河南、广东、广西、山东、河北、山西、辽宁等地。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茎略县四棱,无毛或被稀疏卷曲短柔毛。叶对生;一回羽状复叶,顶生小叶卵形至长园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7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稍密的锯齿,两面均被柔毛,侧生小叶1-2对,通常不分裂,基部下延,无柄或具短柄,三出复叶状分裂仅一侧具1裂片,边缘有锯齿;总叶柄长1.5-5cm.头状花序单生,花序梗长1.5-5.5cm,果时长4.5-11cm;总苞基部有短柔毛,外层苞片8-10枚,线形,先端渐尖,背
面密被短柔毛,舌状花通常3-5朵,不育,舌片淡黄色,先端3齿裂,或有时无舌状花;盘花筒状,冠檐5齿列。瘦果线形,黑色,具四棱,两端稍狭,多少被小刚毛,顶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
生态环境
生于村旁、路边及旷里处。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5-8月采收,鲜用或切断晒干。
形状规格
干燥全草,长30-50cm,茎粗3-8mm,棱柱状,浅棕褐色,有棱线。叶纸质而薄,1回羽状复叶(三叶鬼针草或2回3出复叶(金盘银盖),干枯,易脱落,有叶柄。花序干枯,瘦果易脱落而残存圆形的花托。气微,味淡。以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功能
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黄疽,泄泻,痢疾,血热吐血,血崩,跌打损伤,痈肿疮毒,鹤膝风,疥癫等症。
化学成分:
三叶鬼针草全草含蔥醌甙。其变种Bidenspilosa var.Minor含植物甾醇-β(Phvtosterin-β),熔点141-147℃,。鬼针草全草含微量聚乙炔类化合物XIV以及多种强极性炔类化合物,尚含黄酮类化合物:金丝桃甙、异奥卡宁-7-0-葡萄糖甙(isookanin-7-0-β-D-gulcopyranoside)、奥卡宁
(okanin)和海生菊武(maritinmein)。根含微量聚乙炔类化合物工、Ⅱ、Ⅲ、I。又预试全草含生物碱、鞣质及皂甙。三叶鬼针草预试全草含蔥醌甙。
药理作用:
三叶鬼针草提取物对肠内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幼嫩茎枝作牲畜饲料,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但因其中含较多挥发油,故能使牛乳杂有不良之气味。从全草中压榨而得之粗汁在体外(小杯法)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肠杆菌则无作用。
真伪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呈长方形或方形,外被角质层。皮层数列薄壁细胞,在四棱处为厚角细胞;内皮层细胞长椭圆形。韧皮纤维分布于韧带部外,断续成环状,韧皮部狭窄,筛管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个并列径向排列。髓部宽广,占茎大部分,髓射线较宽,靠近皮层外有厚角组织。
叶横切面:上下表面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外被角质层;表皮细胞较大,下表皮细胞较小,表皮细胞有毛茸分布,茸毛为多细胞组织。栅栏细胞为1列,细胞短圆柱形,海绵组织较,细胞间较大,细胞形状不规则。主脉维管束外韧行;木质部导管2-4个排列成行,韧皮部较小;上、下表皮内测有多列厚角组织。
种植技术
气候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可栽种。
种植:用种子繁殖。四川地区3月播种。播前,翻挖土地,敲细整平,开1.5m宽的畦,按行距约30cm,株距25cm开穴,穴深7cm,施人畜粪水后,每亩用种子1斤左右,拌成种子灰,匀撒穴里。
田间管理:苗高7-10cm时匀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结合除草、追肥1次。苗高30cm时,再除草、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发展前景
混淆品种:
金盏银盘与金银花,均能清热解毒。但金银花散风热,升散透达的作用大于金盏银盘;金盏银盘活血化瘀作用大于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