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细辛
别名
小辛、少辛、细草。
概述
细辛为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var. 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华细辛[Asarum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前二种习称"辽细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90年版收载。细辛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录。《名医别录》记述:"细辛生华阴山谷。"陶弘景曰:"今用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苏颂曰:"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华阴者真。"《本草纲目》也称"华州真细辛。"华州即今陕西华阴县一带所产的华细辛。而东阳、临海当指今浙江中部所产的土细辛而言,高丽产品指朝鲜药用细辛,其种与我国东北所产的辽细辛相同。见《证类本草》的华州细辛图和《本草纲目》的细辛图均与不着花的华细辛植株相似。
产地分布
北细辛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主产于吉林珲春、延吉、汪清、长白、浑江、抚松、靖宇、安图、敦化、柳河、通化、集安、桦甸、蛟河、永吉、舒兰、九台、双阳、伊通;辽宁新宾、桓仁、宽甸、凤城、丹东、岫岩、本溪、清原、抚顺、辽阳、西丰;黑龙江五常、阿城、尚志、延寿、方正、依
兰、宁安、勃利、七台河。汉城细辛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东部地带。主产于辽宁宽甸、凤城、桓仁及吉林临江。华细辛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云南、贵州、浙江、山东亦有分布。主产于陕西陇县、镇安、宁陕、岚皋、南郑;河南太行山、大别山、伏牛山一带;四川广元、万县;湖北宜昌、襄阳、郧阳、鄂西、黄冈、咸宁;湖南常宁、武冈、安化、新化、衡阳、平江、龙山;安徽黄山、安庆。
地方习用品:短尾细辛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东北部,四川部分地区称苕叶细辛;铜钱细辛分布于安徽、湖北、陕西、四川,湖北、陕西、四川部分地区称胡椒七或铜钱乌金;单叶细辛分布于湖北西部、陕西、甘肃、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称土癞蜘蛛香或水细辛;大块瓦(马羊蹄)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南部,广西和贵州部分地区以根入药;尾花细辛(长尾细辛)分布于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称土细辛,以根入药;花叶尾花细辛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部分地区,称土细辛,以根入药;长毛细辛分布于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湖北、四川部分地区称毛乌金或牛毛细辛;双叶细辛分布于湖北、山西、甘肃、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甘肃,四川部分地区,称乌金草或苕叶细辛;川北细辛分布于四川东部、东北部,湖北西北部;小马蹄香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湖北部分地区,称马蹄香或土细辛;福建细辛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江西、安徽部分地区,称薯叶细辛或土里开花;花脸细辛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称花脸王、花脸猫、翻天印;牛蹄细辛分布于四川、云南东北部,四川峨眉称土细辛;祁阳细辛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及广东北部,浙江、广东部分地区,称土细辛;灯笼细辛分布四川东北部,四川苍溪称苕叶细辛;大叶马蹄香分布于湖北、四川东部,湖北宜昌等地称土细辛;五岭细辛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湖南、贵州部分地区,称土细辛或倒插花。
形态特征
1、北细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多节,生有多数细根,顶端分歧,每歧上具有一枚膜质鳞片,从鳞片中抽出1-2枚具有长柄的叶,叶片基部心形,全缘,顶端急尖或钝;叶表面叶脉上有短毛,背面密生有短毛,叶柄长5-18厘米,无毛。花单一,腋生,具柄;花被筒壶形,污红紫色;花被片顶端3裂,裂片三角状卵形,由基部反卷,在花被筒的表面微呈棱条纹,花梗从两叶片中间抽出;果实为蒴果浆果状,半球形,熟后不规则破裂,果肉呈白色湿粉面状。种子卵状圆锥形,灰褐色,有肉质附属物。
2、汉城细辛本种与北细辛形态特征相似,主要区别:叶端渐尖,叶背面密生较长的毛,叶柄有毛。花浅绿色,微带紫色,花被片由基部开展,不反卷,花被筒的表面有明显棱条纹。
3、华细辛本种与汉城细辛形态特征相似。主要区别:根茎较长,节间距离均匀。叶端渐尖,叶表面散生短毛,叶背面通常无毛,仅在叶脉上散生较长的毛,叶柄无毛。花暗紫色,花被裂片由基部沿水平方向开展,不反卷。
生态环境
野生细辛多生于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下及灌丛、林缘、山间湿地。山坡疏林中也有生长。适生地腐殖质深厚、湿润、肥沃。
生物学特性
细辛喜阴,怕强光。要求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湿润。种子特性:干种子不出苗。鲜种子出苗率可达90%以上,一般7月初播种,种子在地下吸水膨胀,8月中旬即露出胚根,10月中、下旬长达6厘米以上。在胚根伸长后,上胚轴需经过0℃左右低温40-50天,才能打破休眠、出苗。生长发育:种子抽出胚根后,当年不出土,第2年春抽出两片子叶,本年不再抽出新叶,第3年抽出一片新叶,第4年仍为一片新叶,少数的有两片新叶,偶有开花。5、6年为2-3片新叶,开花结实。成年植株,翌春返青后,花、叶齐放,当年不再抽出新叶。如果春栽时,掐去鲜叶,当年不能再出叶,无叶不能生长,秋季仅形成一个很小的越冬芽,翌春抽出一片小叶。野生细辛生长,因光弱,养分不足,一般只有顶芽萌发,抽出1-2片新叶;栽培细辛生长,因施肥、水分充足、加大光照,促使根茎顶端的侧芽和茎节上的潜芽萌发生长,1株可抽出几十片叶子和十几个花茎,大量开花结实。
生长习性
细辛喜阴,怕强光。要求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湿润。
生长周期
家种细辛多采用移栽和直播两种。移栽采用野生苗或人工育苗,在山坡林下或有遮阴设备的田地里移栽,一般三年后便可采收。直播的需要4-5年后便可采收,但生产上为了收种子,一般延长生产年限采收,约为6-8年。直播细辛需用鲜种子,种子干后便不能出芽。细辛一般亩产200-300公斤,生长年限长的高产田最多亩产量可达500-1000公斤。
年需求量:约1000吨。
采收加工
1、采收 直播的4-5年,移栽的3年采收。生产上为了收种子,一般延长生长年限采收。栽野生苗,3年采收,若生长年限长,须根密集、纽结成团,易得菌核病,也不易采收。细辛生长年限不同和田间管理水平不同,产量差异很大。大面积栽培,低产田每亩产干货100-130公斤,高产田200-300公斤,有的达500公斤以上。采收叶子不利于翌春返青。易得病害。叶含挥发油极少,掺入商品降低药效,因此,生产上不提倡采叶。经辽宁省、市药品检验所测定,栽培细辛的挥发油及成分与野生细辛基本一致。但野生、栽培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含量不同。
2、加工 采收后,去净泥土,每10多株为1把,用绳扭结成辫或摊开,置阴凉通风处阴干。不能用水洗或日晒。水洗则叶片发黑,根发白;日晒则叶片发黄,均影响质量。亩产量:一般亩产干品100-130公斤,高产可达200公斤左右。
贮藏养护
细辛一般为外裹麻布的压缩打包件。贮于干燥阴凉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9-12%。本品易生霉。散失气味。吸潮品手捏感润软,气味淡薄,有的叶表面现霉迹。危害的仓虫有小圆甲、锯谷盗、扁薪甲、诱赤扁谷盗、栎蓝天牛等。储藏期间,保持环境阴凉、干燥;定期检查,发现吸潮或初霉品,及时晾晒或翻垛通风,忌曝晒。高温高湿季节前,应按垛或按件密封,使其自然降氧保藏。
性味功能
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三经。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痰饮咳嗽、风寒湿痹。不宜与藜芦配伍。
主要成分:挥发油。辽细辛尚含dl- 去甲基衡州乌药碱和(2E,4E)-N-异丁基-2,4-癸二烯酰胺,(2E,4E,8Z,10E)-N-异丁基-2,4,8,10-十二碳四烯酰胺,(2E,4E,8Z,10Z)-N-异丁基-2,4,8,10-十二碳四烯酰胺。华细辛尚含正-十五烷,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芝麻脂素和N-异丁基十四碳四烯酰胺。北细辛挥发油主要含甲基丁香酚、黄樟醚、优香芹酮、β-蒎烯、a-蒎烯、榄香素、细辛醚、爱草醚、莰烯、二甲氧基黄樟醚、桉油素等。华细辛挥发油主要含有α-侧柏烯、月桂烯、y-松油醇、α-松油醇、黄樟醚、甲基丁香酚、肉豆蔻醚、细辛醚、柠檬烯、沉香醇、3,5-二甲氧基甲苯、3,4,5-三甲氧基甲苯、2,3,5-三甲氧基甲苯、优香芹酮、2,3,4-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等。汉城细辛挥发油主要含有优香芹酮、a或β蒎烯、桉油素、甲基丁香酚、黄樟醚、二甲氧基黄樟醚、榄香素、细辛醚、卡枯醇、n-十五烷、3,5-二甲氧基甲苯等。
主要药理作用:
华细辛醇浸出液静脉注射,能使麻醉犬血压降低;细辛挥发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则抑制中枢神经;华细辛水浸剂或醇浸剂能阻断蛙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在鼠皮丘试验中有浸润麻醉效力;细辛挥发油的阿拉伯胶乳剂对兔的正常及温刺法引起的体温升高均有降低作用。腹腔注射细辛挥发油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和肾上腺切除均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炎症组织及其渗出液中组胺含量,还能对抗组胺或PGE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外实验,细辛能完全抑制黄曲霉素的产生,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乃至结核杆菌亦有某些抑制作用。
药典标准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性状]北细辛常卷曲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长1~10cm,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0.1cm;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汉城细辛 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1~1cm。华细辛 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1cm。气味较弱。
[鉴别] (1)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部分残存。皮层宽,有众多油细胞散在;外皮层细胞1列,类长方形,木栓化并微木化;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中柱鞘细胞1~2层,初生木质部2~4原型。韧皮部束中央可见1~3个明显较其周围韧皮部细胞大的薄壁细胞,但其长径显著小于最大导管直
径,或者韧皮部中无明显的大型薄壁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4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细辛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细辛脂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三法)。
总灰分不得过12.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
马兜铃酸I限量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