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
别名
海沙参、银条参、莱阳参、辽沙参、野香菜根、真北沙参。
概述
北沙参为传统常用中药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明代以前的本草,只载有沙参,北沙参之名始见于明代倪朱瑛所著的《本草汇言》。清代张璐《本经逢原》谓:"沙参甘淡微寒无毒,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1928年曹炳章在《增订伪药条辨》中有"按北沙参,山东日照、莱阳、海阳各县俱出。海阳出者,条细质坚,皮光洁,色白,润泽,为最佳。莱阳出者,质略松,皮略糙,白黄色,亦佳。日照出者,条粗质松,皮糙黄色者次。关东出者,粗松质硬,皮糙,呆黄色,更次。其他台湾、福建、湖广者,粗大松糙,为最次"的记述。说明我国山东省出产的北沙参不仅历史较久,而且质量最佳。1935年莱阳县志记载:"向为邑出口货大宗,年产约20余万斤,斤值银币七、八角,运往烟台,转输江、浙、闽、广等地,称为莱参,邻封所不及也。"日寇入侵和太平洋战争爆发,销路阻滞,价格锐跌,生产一直不景气,种者仅为留种而已。目前河北安国、内蒙古赤峰牛大营子及山东莱阳为三大产区。河北安国产量最大,供应全国。山东和内蒙古所产主要供出口。
产地分布
北沙参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广东、福建、辽宁、江苏、浙江、台湾亦有分布。主产于山东莱阳、莱西、即墨、牟平、昌邑、寿光;河北昌黎、乐亭、滦南、安国、博野。广东、福建、辽宁、江苏等省也有栽培。
该品种产地集中,而且它的生产全部是人工种植。主产区在山东、河北和内蒙古。山东产区以莱阳为代表,只分布在莱西、即墨、牟平、昌邑、烟台、文登等市县,产区集中。山东沙参又称莱阳沙参,质量居全国沙参榜首,专业市场一般少见,多用于出口。内蒙古产区集中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牛家营子沙参质量近似于莱阳沙参,市价略低于莱阳沙参,多销往广州,也用于出口。河北产区集中于安国市。安国沙参粗如钢笔,外皮粗糙,气味口感比莱阳沙参略逊一筹,但市价较低。北沙参的产地相对比较集中,不是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而是集中在山东莱阳、内蒙古牛家营子和河北安国三大产区。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20厘米,全株有灰褐色绒毛。主根细长,圆柱形,长30厘米,直径0.5-1.5厘米,很少分枝。茎直立,不分枝。基生叶,柄长约10厘米,基部鞘状,边缘膜质;叶片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形,3出羽状分裂或2至3回羽状深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总埂长4-10厘米;每一个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瓣5,先端内折,白色;萼齿5,窄三角状披针形;雄蕊5,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花柱基部扁圆锥形,柱头2裂。双悬果,圆球形或椭圆形,5果棱,具木栓质翅,被棕色粗毛;果实成熟时黄褐色。河北安国是北沙参的传统老产区,在改革开放以前,土地没有承包到户时,安国药农就有在自留地种植北沙参的习惯,作为一种传统的经济作物,一直延续发展到现在。安国沙参的特点是:短而粗、刑如笔、外皮比较粗糙,但其产量大、价格低,主要销于国内,用于饮片加工以及药厂投料等,只有少部分用于出口。安国沙参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是当前全国最大的主产区。山东莱阳:也是传统的老产区,莱阳沙参俗称"一柱香",条细长、皮黄白、纹理细嫩、气味微香,但产量较低、价格高。主要销于伤害、广州以及出口东南亚各国。近年来,由于山东其它经济作物发展较快,北沙参种植已显萎缩。内蒙赤峰:赤峰牛营子镇是多年洗礼出来的新产区,由于他特殊的沙壤土质和光照条件,适宜北沙参的生长,加之药农精心管理,以其条长无杈,皮白细嫩等特点质量优于安国的北沙参,其市场价格较高,主销于广州、上海以及出口专用。由于赤峰牛营子镇远离中药材专业市场,药农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其生产受价格的影响起伏较大,属不稳定的产区。
生态环境
北沙参野生于海边沙滩;多栽培于海滨沙土、细沙土、沙壤土。
生物学特性
北沙参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能耐寒、耐干旱,耐盐碱,忌水涝,忌连作。北沙参种子有胚后熟的物性,胚后熟需在5℃以下低温,经4个月左右才能完成,9.4℃以上种子不能完成胚后熟,因此,必须经过低温阶段。未经过低温阶段的,播后要晚1年出苗。种子寿命2年,第3
年就全部丧失发芽能力。幼苗出土后,生长1个月左右出现真叶,地下部分开始变粗。冬播的第3年开花结果;春播的第2年开花结果。花期5-7月。果期6-8月。北沙参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气温的要求不同,种子萌发必须通过低温阶段,营养生长期则以温和的气温条件下发育快,气温过高,会使植株出现短期休眠,当高温季节一过,休眠解除;开花结果期则需较高的气温;冬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根部能露地越冬。
生长习性
北沙参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能耐寒、耐干旱,耐盐碱,忌水涝,忌连作。
生长周期
2-3年生。
采收加工
1、采收 1年参于第2年"白露"到"秋分",参叶微黄时收获,称"秋参"。2年参于第3年"入伏"前后收获,称"春参"。收获应选晴天进行,在参田一端刨60厘米左右深的沟,稍露根部,然后边挖,边拔根,边去茎叶。起挖时要防止折断参根,以免降低品质。并随时用麻袋或湿土盖好,保持水分,以利剥皮。一般亩产鲜参400-600公斤,高产田亩产可达1200公斤。
2、加工 将参根洗净泥土,按粗细长短分级,用绳扎成2-2.5公斤小捆,放入开水中烫煮。其方法:摄住芦头一端,先把参尾放入开水中煮几秒种,再将全捆散开放进锅内煮,不断翻动,约2-4分种,以能剥下外皮为度,捞出,摊晾,趁湿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通称"毛参"。供出口的"净参",是选一级"毛参",再放入笼屉内蒸一遍,蒸后趁热把参条搓成圆棍状,搓后用小刀刮去参条上的小疙瘩及不平滑的地
方,晒干,用红线捆成小把即成。一般3公斤鲜参加工成1公斤干参。
采收季节:
北沙参秋季9月份开始起挖;10月份产新旺季;11月上冻前基本结束。春天采挖产量低、粉性差,质量低劣,所以春天不能采挖。由此北沙参的产新时间特别集中,有"一季生产,供应全年"的特点。
加工方法:
北沙参起挖后,要首先洗去泥土,在沸水中烫一下,煮烫的时间要掌握好,早了,皮剥不下来;晚了,又会在剥皮时带下肉来,同时,须杈脱落。有些人对北沙参过敏,剥皮时接触皮肤会出现奇痒、浮肿的现象。
贮藏养护
北沙参用内衬防潮纸的纸箱包装,每件20公斤左右。贮存于通风干燥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1-13%。
本品易虫蛀、受潮生霉。吸潮后,质返软,色泽加深,表面或须根残留处有糖样物质。口尝无"硬心",有的可见霉斑。为害的仓虫有咖啡豆象、大谷盗、赤拟谷盗、丝薪甲、中华粉蠹、阔角谷盗、米扁虫、大竹蠹等,蛀蚀品表面可见蛀痕,包装内壁及四角有虫丝、虫茧。储藏期间,商品堆码不宜过高,搬动时宜轻,以免商品折断;高温高湿季节前,可密封保藏,或密封抽氧充氮养护。
性味功能
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功能。用于肺热烦咳、劳嗽痰血、热病伤津口渴等症。
主要成分:
生物碱、淀粉、微量挥发油及佛手柑内脂。
主要药理作用:
乙醇提取物能使家兔的体温轻度下降;对由伤寒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也有降温作用;对用兔髓电刺激法所引起的疼痛反应有镇痛作用;水浸液在低浓度时,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脏收缩;浓度增高,则出现抑制直至心室停跳(此时心房仍可跳动),但可以恢复。对在体蟾蜍心脏有相似作用。给麻醉兔静脉注射时,血压稍有上升,呼吸加强;切断迷走神经,此作用仍然存在。
药典标准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稍晾,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净直接干燥。
[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和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鉴别]本品横切面:栓内层为数列薄壁细胞,有分泌道散在。不去外皮的可见木栓层。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外侧筛管群颓废作条状;分泌道散在,直径20~65μm,内含黄棕色分泌物,周围分泌细胞5~8个。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2~5列细胞;导管大多成"V"形排列;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
饮片
[炮制]除去残茎和杂质,略润,切段,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用法与用量]5~12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