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纳香
别名
大风艾、牛耳艾、大风叶、紫再枫、再风艾、大艾、大枫草、大骨风。
概述
艾纳香为菊科艾纳香属Blumea balsamifera Dc,苗药名档窝凯Diangd vob bvid植物,药用为枝叶、嫩枝根,具有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等功效。
产地分布
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生于林缘、林下、河床谷地或草地上,海拔600-1000米。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茎粗壮,直立,高1-3米,基部径约1.8厘米,或更粗,茎皮灰褐色,有纵条棱,木质部松软,白色,有径约12毫米的髓部,节间长2-6厘米,上部的节间较短,被黄褐色密柔毛。下部叶宽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2-25厘米,宽8-10厘米,基部渐狭,具柄,柄两侧有3-5对狭线形的附属物,顶端短尖或钝,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被柔毛,下面被淡褐色或黄白色密绢状棉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10-15对,弧状上升,不抵边缘,有不明显的网脉;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1.5-3.5厘米,基部略尖,无柄或有短柄,柄的两侧常有1-3对狭线形的附属物,顶端渐尖,全缘、具细锯齿或羽状齿裂,侧脉斜上升,通常与中脉成锐角。头状花序多数,径5-8毫米,排列成开展具叶的大圆锥花序;花序梗长5-8毫米,被黄褐色密柔毛;总苞钟形,长约7毫米,稍长于花盘;总苞片约6层,草质,外层长圆形,长1.5-2.5毫米,顶端钝或短尖,背面被密柔毛,中层线形,顶端略尖,背面被疏毛,内层长于外层4倍;花托蜂窝状,径2-3毫米,无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长约6毫米,檐部2-4齿裂,裂片无毛;两性花较少数,与雌花几等长,花冠管状,向上渐宽,檐部5齿裂,裂片卵形,短尖,被短柔毛。
瘦果圆柱形,长约1毫米,具5条棱,被密柔毛。冠毛红褐色,糙毛状,长4-6毫米。花期几乎全年。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耐干旱,适宜于酸性土壤生长,耐瘠薄,帮一般比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都能种植。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但以秋季采的质量较好。采后晒干。
形状规格
品茎呈圆柱形,大小一等。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条棱,节是明显,分枝,密生黄褐色柔毛。木质部松软,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干燥的叶略皱缩或破碎,边缘具细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略粗糙,被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长绒毛,嫩叶两面均密被银白色绒毛,叶脉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
长绒毛,嫩叶两面均必被银白色绒毛,叶脉带黄色,下表面突出较明显。叶柄短,叶半圆形,两侧有2-4对狭线形的小裂片,密被短毛。叶质脆,易碎。气清凉,香,味辛。
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
辛苦,温,温中活血,袪风除湿,杀虫。
治寒湿泻痢,腹痛肠鸣,肿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癣疮。
种植技术
种子及分株繁殖。育苗于4月采种后,以1:50-100的比例与焦泥灰拌匀,撒播于高畦,每1hm2用种10.5-15kg,播后枯木逢春稻草。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除去覆草,并搭可透30%-40%光的荫棚遮阴,9月下旬可去棚,第2-年春雨季按30cmx30cm的行株距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