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
别名
梅实、黑梅、熏梅、桔梅肉。
概述
乌梅,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Zuce.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日本和朝鲜也有。
形态特征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或仅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老时脱落,常有腺体。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约1-3毫米,常无毛;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
采收加工
采收
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炮制
1、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2、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操作
工艺。)炒至皮肉鼓起。本品形如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味酸略有苦味。
形状规格
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性味功能
性味:味酸、涩,性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主治: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药典标准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Sieb.et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内果皮石细胞极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几无色或淡绿黄色,类多角形、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0~72μm,壁厚,孔沟细密,常内含红棕色物。非腺毛单细胞,稍弯曲或作钩状,胞腔多含黄棕色物。种皮石细胞棕黄色或棕红色,侧面观呈贝壳形、盔帽形或类
长方形,底部较宽,外壁呈半月形或圆拱形,层纹细密。果皮表皮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厚,非腺毛或毛茸脱落后的痕迹多见。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约2分钟),倾去石油醚,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梅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6.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4.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磷酸二氢铵溶液(3:97)(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枸橼酸峰计算应不低于7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枸橼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最粗粉约0.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水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枸橼酸(C6H8O7)不得少于12.0%。
饮片
[炮制]
乌梅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
[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乌梅肉 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乌梅炭
取净乌梅,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皮肉鼓起。
[性状]本品形如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味酸略有苦味。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18.0%。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枸橼酸(C6H8O7)不得少于6.0%。
[鉴别](除显微粉末外)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