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

2025-01-08 15:06:40 内容管理员 5

别名

中文名:绞股蓝

拉丁文名:Herba GynostemmaePentaphyll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

别名:

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

概述

本品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绞股蓝始载于《救荒本草》,云:“绞股蓝,生田野中,延蔓而生,叶似小蓝叶,短小较薄,边有锯齿,又似痢见草,叶亦软,淡绿,五叶攒生一处,开小花,黄色,亦有开白花者,结子如豌豆大,生则青色,熟则紫黑色,叶味甜。”据其生长环境及形态特征,其所述即本种。

产地分布

本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主产于浙江、安徽、山西、陕西、湖北、四川、河南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缘草本。茎细弱,多分枝,具纵棱和沟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7cm;卷须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叶片膜质或纸质,鸟足状,具5-9小叶,通常5-7,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小叶长3-12cm,宽1.5-4cm,侧生小叶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以,两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以,背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短硬毛;侧脉6-8对,上面平坦,下面突起,细脉网状。雌雄异株,雄花为圆锥花序,花序穗纤细,多分枝,长10-15(-20) cm,分枝扩展,长3-4 (-15) cm,有时基部具小叶,被短柔毛,花梗丝状,长1-4mm;基部具钻状小苞片;花萼筒极短,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淡绿以,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2.5-3mm,宽约1mm,具1脉,边缘具缘毛状小齿;雄蕊5,联合成柱;雌花为圆锥花序,较雄花小,花萼、花冠均似雄花;子房球形,花柱3短而分叉,柱头2裂,具短小退化雄蕊5。果实球形,径5-6mm,成熟后为黑色,光滑无毛。内含倒垂种子2颗,卵状心形,径约4mm,灰褐色或深褐色,顶端钝,基部心形,压扁状,面具乳突状突起。花期3-11月,果期4-12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00-3200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下或灌丛中。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喜阴湿环境、忌烈日直射,耐旱性差。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宜选择山地林下或阴坡山谷种植,以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为好。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北方1年可采收2次,南方可收3-4次,当植株茎蔓长达3cm左右时,选晴天,在距地面15cm处收割,保留3-4片绿叶,以利重新萌发,最后一次可齐地面收割,晾干。

形状规格

本品为干燥皱缩的全草,茎纤细灰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纵沟纹,被稀疏毛茸,润湿展开后,叶为复叶,小叶膜质,通常5-7枚,少数9枚,叶柄长2-4cm被糙毛;侧生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1枚较大,长4-12cm,宽1-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叶缘有锯齿,齿尖具芒。常可见到果实,圆球形,直径约5mm,果梗长3-5mm。味苦,具草腥气。

性味功能

味苦,微甘,性凉。归肺,脾,肾经。具有清热,补虚,解毒功效。用于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

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等症状。

药理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延缓衰老作用,抗氧化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血凝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肝脏保护作用,肾脏保护作用等。

真伪鉴别

叶横切面:叶的上下表皮由1层长方形细胞组成,外被角质层。叶肉组织异面型,栅栏组织由1-2层细胞组成,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由3-4层细胞组成。主脉均向上下表皮突出,内侧有2-3层厚角细胞,维管束外韧型。叶表面:上表皮垂周壁近平直,下表皮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气孔为不定式。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由5-14个细胞组成,表面有明显的线状角质纵纹,长120-360mm.

茎横切面:呈多角形,表皮由1列扁平的细胞组成,外壁角质增厚,着生单细胞和多细胞非腺毛,角隅处有厚角组织,由4-6列细胞组成;皮层内方有围绕于韧皮部外缘的半月形纤维柬,内方有9-10个大小不等的双韧维管束,放射排列;两韧皮射线间有石细胞群;髓部薄壁细胞内含有直径12-28mm的淀粉粒。

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

用种子、根茎分段和茎蔓扦插繁殖。

1、种子繁殖:用直播和育苗移栽法。直播法,播期3-4月,按行距40cm开沟条播,覆土1cm。出苗后高15cm时,按株距15-20m间苗、定苗。育苗移栽法,将经浸种的种子在苗床上撒播,苗长出2-3片真叶时,按行株距40cmxm于阴天移栽进大田。

2、根茎分段繁殖:3-4月,将根茎挖出,剪成长约5cm小段,每段有1-2节,按行株距50cmx30cm开穴,每穴放入1小段,覆土约3cm,1hm2栽45000株左右,栽后及时浇水保湿。茎蔓扦插繁殖:5-7月,把地上茎蔓剪下成段,每段保留3-4节,去掉下面2节小叶,按行株距10cmx10cm斜插入苗床,浇水保湿,待长出新根和新芽长至10-15cm时,按行株距30mx15cm开穴植入大田。

田间管理:苗期注意松土除草,勤浇水,遮荫避风。一般可搭2高棚架遮荫,棚下用竹杆插人字形支架,引蔓缠绕生长。在林下种植,不需搭棚架,任其匍匐地面生长或攀缘他物生长。苗期追肥1次,生长盛期追施复合肥2-3次,每次每1hm2施105-180g。每次收割后都需追肥1次。平时注意浇水保湿,避免干旱,雨季注意排水防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