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浆草
别名
中文名:酢浆草
英文名:Creeping Woodsorrel Herb, Herb of Creeping Oxal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alis coriculata L.[O.repens Thunb.]
概述
本品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纲目》记载:醉浆草,此小草,三叶酸也,其味如醋,与灯笼草之酸浆名同物异,唐慎微《本草》以此草之方收入彼下,误矣。闽人郑樵《通志》言福人谓之孙施,则苏颂《图经》赤孙施即此也。孙施亦酸箕之讹耳。《纲目抬遗》称:“酸迷迷草有赤、白二种。赤带用赤者,白带用白者,捣汁半酒盏,和匀,加绍兴酒半盏,煮熟服。"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华南、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各地。
形态特征
酢浆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茎细弱,常褐色,匍匐或斜生,多分枝,被柔毛。总叶柄长2-6.5cm;托叶明显;小叶3片,倒心形,长4-10mm,先端凹,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叶背疏生千伏毛,脉上毛较密,边缘具贴伏缘毛;无柄。花单生或数朵组成腋生伞形花序;花梗与叶柄等长;花黄色,萼片长卵状披针形,长约4mm,先端钝;花瓣倒卵形,长约9mm,先端圆,基部微合生;雄蕊的花丝基部合生成简;花枝5。葫果近圆柱形,长1-1.5cm,略具5棱,有喙,熟时弹裂;种子深褐色,近卵形而扁,有纵槽纹。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边、田边、荒地或林下阴湿处等。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湿地生长。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上或壤上栽培为宜。
生长周期
一年生
采收加工
7-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状规格
药材性状:
为段片状。茎、枝被疏长毛。叶纸质,皱缩或破碎,棕绿色。花黄色,萼片、花瓣均5枚。蒴果近圆柱形,有5条棱,被柔毛,种子小,扁卵形,褐色。具酸气。味咸而酸涩。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味酸,寒。归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功效。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尿血,有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烫火伤,蛇虫咬伤症状。
主要化学成分:
全草含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乙醛酸(glyoxalicacid),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甙(vitexin-2”-O-β-D-glucopyranoside),以及17种化合物:如2-庚烯醛(2-heptenal),2-戊基呋喃(2-pentylfuran),反式植醇(trans-phytol),并含中性类脂化合物(neutral lipid),糖脂(glycolipide),磷脂(phospholipide) 以及脂肪酸(C10-C14),a-生育酚(a-tocopherol),β-生育酚(β-tocopherol)。
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
4月播种,撒播或条播,播后薄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镇压。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二)、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经常拔除杂草,追施稀人粪尿或硫酸铵、尿素等。遇雨水过多要及时排除积水;遇旱要适时埔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