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仙
别名
中文名:独角仙
英文名:Trypoxylus dichotomus
拉丁学名:Allomyrina dichotoma
别名:双叉犀金龟、独角仙、兜虫等
概述
独角仙,学名称双叉犀金龟,又称兜虫,其幼虫又有鸡母虫【蛴螬]之称,体形大而威武。独角仙在中国一些地方较为常见,数量多可能危害森林。在用途上,独角仙可作观赏,是常见的宠物,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008年,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条件下独角仙会变色,对研究智能材料有启示作用。独角仙在某些地方是常见的一种大型甲壳虫,比如说台湾。是台湾较大的一类甲虫。为昆虫纲-鞘翅目-犀金龟科甲虫。独角仙为益虫也可以是害虫,适当的数量不会造成森林的破坏;而数量过多的话,成虫会对树木造成严重的侵害。独角仙有着雄壮有力一只独角而著称,因其角的顶端分叉,在中国学名为双叉犀金龟,俗称独角仙。
产地分布
独角仙广布于中国的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重庆、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国外有朝鲜、日本的分布记载。
形态特征
独角仙体大而威武。包括头上的犄角,其体长达32.4-95.6毫米,体宽18-38毫米,呈长椭圆形,脊面十分隆拱。体栗褐到深棕褐色,头部较小;触角有10节,其中鳃片部由3节组成。雌雄异型:雄虫头顶末端上有1个双分叉的角突,前胸背板中央生l末端分叉的角突,背面比较滑亮。雌虫体型略小,头胸上均无角突,但头面中央隆起,横列小突3个,前胸背板前部中央有一丁字形凹沟,背面较为粗暗。三对长足强大有力,末端均有利爪1对,是利于爬攀的有力工具
生态环境
在林业发达、树木茂盛的地区尤为常见。
生长习性
独角仙大量出现于6~8月,具有趋光性,多为昼出夜伏,白天常常聚集在青刚栎流出树液处,或是在光腊树(白鸡油)上也常出现聚集上百只独角仙的盛况,到了晚上,在山区有路灯处,也往往可以发现他们的踪迹。他们主要以树木伤口处的汁液,或熟透的水果为食,对作物林木基本不造成危害。其幼虫常称为鸡母虫,经蛹期羽化为成虫,一年一代,由于本种并非保育类昆虫,加以体型大而健壮,常被做为儿童玩赏和饲养的宠物及昆虫教学使用。幼虫以朽木、腐殖土,发酵木屑、腐烂植物质为食,所以多栖居于树木的朽心、锯末木屑堆、肥料堆和垃圾堆,乃至草房的屋顶间。不危害作物和林木。幼虫期共脱皮2次,历3龄,成熟幼虫体躯甚大,乳白色,约有鸡蛋大小,通常弯曲呈“C”形,幼虫期末体色焦黄。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化蛹前会将体内粪便排空,用粪便做蛹室。饲养时可从器皿外边看到幼虫蛹室里用粪便涂抹成一层深黑色的东西。成虫则吸食树汁为生,饲育时可喂食苹果、凤梨、香蕉和低水分高糖分的水果等,还有专门的昆虫果冻也可以喂食命影响不大的。
生长周期
独角仙的生命史:卵孵化:约10天左右。
1龄幼虫到2龄幼虫:约1个月左右。
2龄幼虫到3龄幼虫:约1个月左右。
蛹羽化为成虫:约3周左右。
成虫寿命:野外1个月左右,人工饲养2,3个月左右。
成虫性成熟:约2周左右。
整个幼虫期:约8个月。
采收加工
方案一:一个月后挖掘:将投入产房的雌性独角仙放入产房后产卵,等母虫死亡后的一个月后才挖掘,这时候可以看到已经孵化为大约2龄幼虫了。
方案二: 多次挖掘:等待雌性回到土上面来吃东西的时候挖掘,这时候就不会打扰他产卵了,随后挖完卵后再重新布置产房,放母虫进去产卵。【一般金龟子等甲虫产卵的时候会把下边的呢土压实,然后一般在每个土团里边产一个卵,挖掘的时候只需要把土团拿出来,小心翼翼并轻轻地揉碎,就可以看到白色的卵暴露出来了,此时可以拿小勺子挖掘了。切忌用手,因为怕手上有有机物,碰了卵会发霉,降低了孵化率]。
性味功能
性味:
味咸;性寒;有毒
归经:
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破瘀;定惊;通便;散结;拔毒去腐。主症瘕;惊痫,噎膈反胃;腹胀便秘;痔漏;疔肿;恶疮
种植技术
比起其他昆虫的饲育,独角仙算是好看好玩又好养的昆虫,成虫力大无穷,可拉动比身体重数十倍的物品,看他狂而有力的振翅,竟能推动其坚硬而笨重的装甲飞上天空,除了心里充满震撼之外,也算是照顾独角仙的一大享受。
独角仙的饲育十分的简单,只要准备好适合大小的宠物箱,将一对独角仙放入具有腐叶有机质的腐植土,再加上一根让独角仙栖息交配的朽木,喂食水果或果冻,很快的就有独角仙宝宝诞生了。一般而言,鞘翅目的昆虫之生活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也就是必须经历卵、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四个阶段,每年为一个世代。独角仙幼虫以土中的有机质维生,随着龄期的增加,幼虫的食量也愈来愈大,终龄幼虫几乎跟成人的大拇指一样粗,有些则比大拇指大多了。笼的建造
独角仙笼大多采用木质做成,一般80cmx60cmx100cm,四周用铁纱或铜纱,饲养笼的下部用白铁皮制成79cmx59cmx30cm的抽屉,在笼的上面做成活盖,便于更换食料,这样规格的笼可饲养独角仙50对。
成虫饲养
将捕得的独角仙,迅速放进事先做好的笼内饲养,饲养笼下面的铁皮抽屉里放10cm的土(供幼虫化蛹),在土的上面放幼虫饲料,供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在笼内放一只饲料盘,盘内放一些香蕉苹果等低水分高糖的水果,供成虫取食,一般在8月份捕得的独角仙,即可日夜大批产卵,到10月中旬,幼虫基本达到3龄,即可泡制成商品出售。
幼虫饲养
堆肥养殖法:在田头或场边用杂草50%,木屑50%,混合堆成长5~10m,宽1~3m,高1m左右,然后浇足水,并用塑料纸覆盖严,让其发酵,一般等到堆肥里面无温度即可,发酵好的混合料温度基本是恒定的,独角仙幼虫居于堆肥中,就能加快生长,这种方法是每个农户简便易行饲养独角仙幼虫的好办法。
砌池养殖法:在平地建池,每池大小5~10m不等,深60cm,池里铺发酵好的饲料,厚50cm,然后投放独角仙的卵或幼虫即可,但要注意池顶也要配有防雨盖和遮阳光的设备。
木箱养殖法:用木板钉成木箱,箱的大小要根据饲养独角仙幼虫多少而定,但不宜过大,否则较难搬动,饲养前先在木箱内放好幼虫饲料,然后将卵或幼虫放入,这种方法,有利于多层叠放和便于室内外搬动。
冬季管理
独角仙幼虫的越冬管理:独角仙幼虫有冬眠习性,一般每年霜降前后,当气温下降到10℃左右时,独角仙幼虫活动减弱,摄食减少,出现冬眠征兆,随着气温不断下降,独角仙幼虫纷纷进入冬眠,群居在混合料下层,不食不动,处于休眠状态,独角仙幼虫休眠时约半年左右,直至翌年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复苏,觅食。
控制混合料的温度:衡量一种动物的抗寒的量叫“过冷却点”,也就是动物体液能忍受0℃以下不结冰的临界温度,由于独角仙幼虫形体构造和生物学特征与其它动物不同,同时对抗寒能力也有所不同,据我们初步试验,独角仙幼虫的“过冷却点”在-1℃,这就是说,在-1℃的情况下,独角仙幼虫体液不会结冰,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冻死,倘若独角仙幼虫长期处于-1℃以下的情况,即便气温回升后,体弱的不能复苏,据我们的实验,控制独角仙幼虫最佳温度在3℃~5℃之间,最低不要下降到2℃以下,最高不要超过6℃,过高了达不到全部休眠,并会养分消耗大,又得不到补充易死亡,如将温度控制在2℃~6℃时,越冬幼虫成活率达100%。
掌握混合料的干湿度:首先要掌握好独角仙幼虫混合料不能过干或过湿,含水量应控制在65%~67%之间,过干了要及时向混合料内进行喷雾或喷少量的水,如过湿了不利于独角仙越冬。加强防寒措施:1)原地防冻:在养殖的笼、桶、箱等周围用稻草围护,并用塑料薄膜扎紧,适当搞几个
通气孔。2)把越冬独角仙幼虫捉入坛内,并放些混合料,移放在背风向阳处,保湿防冻。3)就地挖个池,作为独角仙幼虫冬蛰洞,洞内放些混合料,洞的大小应根据独角仙幼虫多少来决定,独角仙幼虫放入后,上面盖10cm的稻草,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要注意冬蛰洞应在50cm左右深,不宜过深或过浅,并要经常检查有否积水。
防止老鼠为害:当独角仙幼虫进入冬眠期,混合料的温度比外界高,老鼠很喜欢闯入搅乱越冬幼虫冬眠,甚至拖走独角仙幼虫,有时还会在里面打洞定居,因此在独角仙幼虫冬眠期,要防止老鼠为害独角仙幼虫,首先在独角仙幼虫越冬场所做好防范措施,阻挡老鼠进入,也可用鼠夹诱杀,铅丝笼诱捕、堵塞老鼠出入的洞穴,但不能用药物灭鼠,以防独角仙幼虫中毒死亡。
饲养优点
1.少、无风险:独角仙的幼虫饲料随手可得,以初步腐烂的各类杂草、木屑等,几乎不要任何投资;独角仙的成虫吃些人们吃剩下的香蕉苹果等低水分高糖的水果,所以说,饲养独角仙投资少,并无任何风险。
2.见效快、利润高:一般在8月份,捕得的独角仙都已交配好了,即可大批产卵,到11月中旬,幼虫可达3龄,躯体肥大,通常成C型,约鸡蛋般大小,达25~30g,即可泡制成商品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