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
别名
中文名:天牛
拉丁文名:Cerambycidae
别名:
啮桑、啮发、天水牛、八角儿、牛角虫、花妞子、苦龙牛、蛀柴龟。
概述
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全世界约有超过20000种。有一些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危害。
产地分布
分布全球,但热带最多。
形态特征
典型的天牛种类、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特长,特别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如星天牛、桑天牛、云斑白条天牛等,它们壮硕的躯体和突出的两角,使人意识到牛的印象。其实天牛的体形大小也颇有变异,有的触角较短,有的体呈卵圆形或其它形状,有的则摹拟其它昆虫的形象,如蔷薇天牛属、花天牛亚科很像蜂类。天牛又以色彩美丽着称,但很多种类或多或少呈棕褐色,或以花斑排列,和树干的颜色相橡,而具有隐匿色或保护色的作用。
大多数天牛是大型或中型的种类,体长在15~50mm之间。但亦有很大的如大山锯天牛,体长可达110mm,较小的如微小天牛,体长仅0.5m。同种个体之间有时大小变异也很大,如星天牛体长19~39mm,体宽6~14m。
生长习性
一般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羽化后,有的需进行补充营养,取食花粉、嫩枝、嫩叶、树皮、树汁或果实、菌类等,有的不需补充营养。成虫寿命一般10余天至1~2个月;但在蛹室内越冬的成虫可达7~8个月,雄虫寿命比雌虫短。成虫活动时间与复眼小眼面粗、细有关,一般小眼面粗的,多在晚上活动,有趋光性;小眼面细的,多在白天活动。成虫产卵方式与口器形式有关,一般前口式的成虫产卵时将卵直接产入粗糙树皮或裂缝中;下口式的成虫先在树干上咬成刻槽,然后将卵产在刻槽内。天牛主要以幼虫蛀食,生活时间最长,对树干危害最严重。当卵孵化出幼虫后,初龄幼虫即蛀入树干,最初在树皮下取食,待龄期增大后,即钻入木质部为害,有的种类仅停留在树皮下生活,不蛀入木质部。幼虫在树干内活动,蛀食隧道的形状和长短随种类而异。幼虫在树干或枝条上蛀食,在一定距离内向树皮上开口作为通气孔,向外推出排泄物和木屑。幼虫老熟后即筑成较宽的蛹室,两端以纤维和木屑堵塞,而在其中化蛹。蛹期约10~20多天。
天牛的幼虫蛀食树干和树枝,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使树势衰弱,导致病菌侵入,也易被风折断受害严重时,整株死亡,木材被蛀,失去工艺价值。天牛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害虫,在幼虫期蛀蚀树干.枝条及根部。有一部分为害草本植物,幼虫生活于茎或根内,如菊天牛、瓜藤天牛等。个别种类如棉蒴天牛,则为害棉蒴。还有少数种类,幼虫不生活在植物组织内,而是在土壤中取食根部,如大牙及曲牙锯天牛、草天牛等等。
关于成虫的食性,已知有取食花粉、嫩树皮、嫩枝、叶、根、树汁、果实、菌类等不同习性。一般说来,花天牛类常以花粉为食。沟胫天牛类常食害嫩树皮、嫩枝和叶。其它亚科的成虫亦有取食的,亦有一部分可能并不取食。在同一亚科内食性的变异亦很大。
生长周期
天牛生活史的长短依种类而异,有一年完成1代或2代的,也有二、三年甚至四、五年完成1代的。
采收加工
7月捕捉成虫,用沸水烫死,焙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温,小毒。
功用主治:桑天牛可活血、袪瘀、通经。主治疟疾寒热,小儿急惊风及疗肿,箭镞人肉,去痣疣。内服量3-9克。幼虫为中药桑蠹虫,主治劳伤瘀血、血滞经闭、腰脊疼痛等。
种植技术
产卵方式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雌虫在产前先用上颚咬破树皮(特别是沟胫天牛),然后用产卵管插入,每孔产卵一粒,也有产多粒的。这样形成的产卵孔,其形状大小在各种类间常有不同,有的很显着,在防治上可作搜灭虫卵的指示。另一种产卵方式不先咬孔,而是直接用产卵管在树皮缝隙内产卵。在少数情况下,也有产在枝干光滑部分的。士居种类产卵于土壤内。初孵的幼虫一般先在皮下蛀食,经过或长或短的时期后才深入到木质部分。少数种类仅在皮下蛀蚀。也有的种类则穿凿不深,仅在边材部为害。许多种类侵害基于或粗枝,有的在根干,有的则在枝条蛀蚀。幼虫蛀蚀时穿凿各种坑道,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弯或直,随种类而异,但也有许多种类的坑道很不规则。在坑道内常充满虫粪及纤维质木屑有时虫粪木屑由虫孔向外排出,有时受害处并有树汁流出。老熟幼虫常筑成较宽的坑道作为蛹室,两端以纤维木屑封闭,在其中化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