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

2025-01-14 11:10:12 内容管理员 10

别名

中文名:三白草

英文名:Chinese Lizardtail Rhiaomeor Herb, Herb of Purple Chinese Lizardtail.

拉丁学名Saururus chinensis(Lour.) Bail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rurus chinensis(Lour.) Baill.[Spathium chinensis Lour.]

别名:

塘边藕。

概述

本品为三白草科三白草属植物三白草的地上部分。《唐本草》载:"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本草拾遗》称:"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痰,亦主疟及小儿痞满。"《植物名实图考》述:"治筋骨及妇人调经多用之。"

产地分布

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形态特征

三白草,多年生湿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有须状小根。茎直立,粗状,无毛。单叶互生,纸质,密生腺点;叶柄长1-3cm,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略抱茎;叶片阔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3-7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略成耳状或稍偏斜,全缘,两面无毛;花序下的2-3片叶常于夏初变为白色,呈花瓣状。总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长10-20cm,白色;总状花梗及花柄被毛;苞片近匙形或倒披针形,长约2mm;花两性,无共被;雄蕊6枚,花药长圆形,略短于花丝;雌蕊1,由4心皮组成,子房圆形,柱头4,向外反曲。蒴果近球形,直径约3cmm,表面多疣状凹起,熟后顶端开裂。种子多数,圆形。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态环境

生长在沟边、池塘边等近水处。

生物学特性

喜温湿润气候,耐荫,凡塘边、沟边、溪边等浅水处或低洼地均可栽培。发芽需低温,在7.6-12.4℃有光照条件下,经过34d,发芽率约72%。种子千粒重0.75g。

生长周期

多年生

采收加工

7-10月收取地上部分,晒干。

形状规格

本品茎圆柱形,有4条纵沟,1条较宽;断面黄色,纤维性,中空。叶多皱缩互生,展平后叶片卵形或卵形披针状,长4-15cm,宽2-10cm;先端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条,叶柄较长,有纵皱纹。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果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以叶多、灰绿色或棕绿色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苦,辛,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清热利水,解毒消肿功能。用于热淋,血淋,水肿,脚气,黄疸,痢疾,带下,痈肿疮毒,湿疹,蛇咬伤症状。

化学成分:三白草叶含槲皮素(三白草叶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tin-3-L-arabinoside),金丝桃甙(hyperin)及芸香甙(rutin)。茎、叶均含可水解鞣质。全草含水量挥发油,其主成分为甲基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

药理作用:降血糖作用,抗菌作用,镇痛作用,抗滴虫作用,止痒作用。

真伪鉴别

叶表面观:

上、下表皮细胞胞略成多角形,角质纹理明显;表皮细胞间有油细胞散在,圆形,直径32--44μm,内含黄色油滴。下表皮气孔为不定式。另少数多细胞腺毛,由2-3细胞组成,长40-70μm,基部直径12-16μm。横切面可见上表皮细胞下有1列方形或切向延长的棕色细胞。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石油醚1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置蒸发器内,自然挥干革命,有特异的芳香气;加1%香草醛硫酸液,即显红色,放置后变为蓝紫色。

2、薄层色谱取水蒸馏所得挥发油,用乙醚稀释后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基酮少量用乙醚溶解作对照液。供试品及对照品分别占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1)展开,喷以磷钼酸(10%乙醇溶液),110℃加热10min,斑点显蓝色,再喷以2,4-二硝苯肼显色,与甲基正壬基酮相对应的斑点显黄色。

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秋季果实开始开裂,开支未脱落但充分成熟时采下果实,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开浅沟条播,覆土1-1.5cm。分株繁殖,4月份挖取地下茎,切成小段,每段具有2-3个芽眼,按行、株距各30cm栽下,每穴栽1株。田地间管理生长期间,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清除杂草。

药典标准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纵沟4条,一条较宽广;断面黄棕色至棕褐色,纤维性,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cm,宽2~10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条;叶柄较长,有纵皱纹。总状花序于枝顶与叶对生,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

[鉴别] (1)本品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略呈多角形,角质层纹理明显,表皮中有油细胞散在,圆形,直径32~44μm,内含黄色油滴。上表皮无气孔。下表皮气孔多,不定式,有腺毛,2~3细胞,长40~70μm,基部直径12~16μm。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下皮厚角细胞在棱线处较多。皮层可见通气组织,由类圆形薄壁细胞构成,排列成网状,有大型腔隙;有油细胞和分泌管散在,油细胞内含黄色油滴,分泌管内含淡棕色物质。中柱鞘纤维3~4列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韧型。髓部宽广,亦可见通气组织;有油细胞散在。薄壁细胞大多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2~25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2ml,加于活性炭-氧化铝柱(活性炭0.2g,中性氧化铝100~200目,4g,内径为10mm,干法装柱)上,用甲醇6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三白草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三白草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3% (通则2301)。

水分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2.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 (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3: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三白草酮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三白草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放置30分钟,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25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ul与供试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三白草酮(C20H20O6)不得少于0.1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有纵沟4条,一条较宽广。切面黄棕色至棕褐色,中空。叶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条。总状花序,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

[鉴别]

[检查] (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浸出物]

[含量测定]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甘、辛,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带下;外治疮疡肿毒,湿疹。

[用法与用量15~30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