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坚持“八化四新”谱写中药材发展新篇章》
礼县坚持大健康发展理念,依托春天药业有限公司公司,创新探索出“八化四新”的企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种植为基础、工业加工为主体、商贸物流为枢纽、现代健康产业为动力的综合性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一、“八化标准”厚植发展基础
一是药材道地化。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礼县掌叶大黄,最早历史记载见于汉代《本草经》,中药材种植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经过过年发展,礼县白河、草坪等乡镇逐步建立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药材生产基地,确保药材道地化。二是种源优质化。坚持“育种+育苗+种植”本土产业化发展模式,在良种繁育上,成立了大黄、淫羊藿组织快繁育种中心和大黄提纯复壮育种中心,不断推进种子种苗繁育实现新突破,同时有效保护了中药材当地优质种质资源,逐步解决中药材种源混乱问题。三是种植生态化。以有机、生态肥料为主,减少化肥用量和农药、除草剂、添加剂的使用,采取生态化材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式,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目前春天药业大黄种植基地通过甘肃首批GAP符合性检查,并获得了“三无一全”品牌,实现了在中药材种植上“天地人药”合一。四是基地规模化。礼县坚持“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统一规范种植标准、统一实施田间管理、统一收购集中加工、统一包装储存销售”的“六统一”原则,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白河、草坪、上坪等乡镇建立大黄、当归、党参种植基地3000多亩,对全县中药材种植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五是产业信息化。构建了中药材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信息平台,依托春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亳州等国内四大中药材交易市场,设立了信息站,并建成了中国大黄交易网,在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平台开设了店铺,通过电商平台让中药材产品从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现实里的“近在咫尺”。六是产品品牌化。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的思路,重点开发了以“礼县大黄地理标志”“铨黄”等著名商标,打造中药材品牌,塑造中药材产业整体形象,提高礼县中药材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认可度、美誉度和知名度。七是发展集约化。为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助推成立了礼县大黄中药材种植联合社和陇南大黄产业联合体,采取“公司+联合社+联合体+农户”的模式,通过“产业带动,技术带动、就业带动、销售带动”的四种带动方式和强化检验检测平台共享,逐步建立了“四带一强化”和“五位一体”相结合的中药材集约化发展模式。八是管理制度化。按照控源头、强加工、促销售的中药材产业链管理模式,从种植、加工、检测、储存、销售、物流等节点上制定了21个标准和11项管理制度,确保中药材来源可知、动向可追、质量可查。2024年1月,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挂职干部的积极推动下,礼县春天药业参与编写制定的《大黄栽培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颁布实施。
二、“四项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一)坚持机制创新。由礼县春天药业牵头,联合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甘肃礼县大黄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陇南大黄产业联合体,覆盖了白河镇、草坪乡等12个乡镇的1580户中药材种植户。联合体以发展县域中药材产业为根本,以带动农户致富增收为宗旨,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采取“公司+联合社+联合体+科技+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构建“标准化种植--科学化检测--规模化加工--产业化经营--多元化销售”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了“租金+薪酬”、“股金+薪金”、“电商+产品”的三大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联合体获益、合作社获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战略目的。
(二)坚持科研创新。一是深入推进“院校企”产学研共建。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礼县与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及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黄种苗繁育及节本增效技术集成应用》等项目,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全面开展企业战略合作。立足礼县道地药材优势,和同仁堂、以岭药业等多家大型制药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按各企业的产品需求和特点,在礼县建立标准化、生态化中药材种植基地,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实现互利共赢。三是着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成立了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成功申报建设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支持成立了甘肃科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着力解决制约中药材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及质量问题,为中药材产业整体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坚持技术创新。专注大健康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大健康领航产品的技术创新工作。积极助推礼县春天药业公司先后荣获“陇南山区大黄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推广”“黄芪高效育苗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等三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率先通过了GMP、GSP、CNAS、CMA和ISO认证,现持有国家中药饮片生产许可品种152个,食品生产许可11大类68个品种,成为甘肃首家全国首批率先通过国家新版GAP延伸检查的中药材企业。
(四)坚持标准创新。不断提升标准引领的发展理念,在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方面推进全县标准创新取实质性进展,在中药材和大健康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先后申请包括“大黄加工烘干装置”“苹果黄芪代用茶”在内的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参与制定国家级标准1项,地方标准5项,发布企业标准15项,为中药材产业和药食同源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