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炮制管理
中药材加工炮制管理是确保中药材质量和药效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工管理
• 清洗:中药材在采收后通常带有泥土、杂质等,需要进行清洗。不过,要注意清洗方法和程度,避免有效成分流失。例如,对于根及根茎类药材如人参,应用软毛刷轻轻刷去泥土;而对于叶类药材如薄荷,可简单冲洗,但一些遇水易溶解有效成分的药材(如含挥发油较多的药材)则要控制清洗时间和水量。
• 分拣:分拣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非药用部分、劣质部分以及异物。比如,在采摘后的枸杞中挑出未成熟的果实、果梗和破损的果实;在当归中剔除腐烂变质的部分,确保加工的中药材品质均匀。
• 干燥:干燥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药材适合不同的干燥方式。
• 晒干:这是最常见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中药材。如金银花、菊花等花类药材,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摊开晾晒,利用阳光自然干燥。但要注意避免阳光暴晒导致颜色改变或有效成分破坏。
• 烘干:对于一些在潮湿环境下易发霉变质或者需要快速干燥的药材,烘干是很好的选择。例如,天麻、山药等,可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用烘干机进行干燥,这样可以精准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有利于保留有效成分。
• 阴干:一些含有挥发性成分或对温度较为敏感的药材,如紫苏叶、青蒿等,适合在通风的室内或阴凉处自然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防止有效成分挥发。
炮制管理
• 炒法:
• 清炒:根据火候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如炒酸枣仁,能缓和其酸味,便于有效成分煎出;炒焦如焦山楂,
可增强其消食止泻的作用;炒炭如地榆炭,多用于止血。
• 加辅料炒: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等。麸炒如麸炒白术,可缓和白术的燥性,增强健脾和胃的作用;米炒如米炒党
参,能增强党参的补中益气作用;土炒如土炒山药,增强山药补脾止泻的功能。
• 炙法: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加热处理。例如,蜜炙甘草,可增强甘草的补中益气和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大黄,
能引药上行,增强其活血通络的功效。
• 煅法:分为明煅和暗煅。明煅如煅牡蛎,可增强其收敛固涩作用;暗煅(闷煅)如血余炭,用于止血化瘀。
• 蒸法和煮法:蒸法如蒸地黄,地黄经蒸制后由生地黄变为熟地黄,药性由寒变温,功效也发生改变;煮法如川乌煮
制后,可降低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 复制法:如半夏用复制法炮制,通过复杂的浸泡、蒸煮等步骤,去除半夏的毒性,使其成为可以安全使用的药材。
在中药材加工炮制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炮制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保证药材的质量、安全性和药
效。同时,炮制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保证炮制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