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

2025-01-09 10:54:42 内容管理员 8

别名

中文名:芦根

拉丁名:Rhizoma Phragmitis

英文名:Reed Rhizome

别名:

苇子、芦茅根、苇根、芦菇根、顺江龙、芦柴根、芦通、苇子根、芦芽根、甜梗子、蒲苇、芦、苇子草等。

概述

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的地下茎。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春末夏初或秋季均可采挖,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用。

芦根始载于《名医别录》。但历代对芦根是否为同一植物特不同意见。李时珍以为芦、苇、葭系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但提到作芦根用的原植物可能有数种,提出:"其根入经,性味皆同",按其叙述的形态特征均系禾本科植物。《植物名实图考》引毛晋的《诗疏广要》的观点认为芦和苇是异物,是北苇南芦。现根据我们的了解和市场情况,芦根的原植物主要是芦苇。仅广东个别地区有以茭笋[Zizania caduci-flora(Turca.ex Trin.)Hand.-Mazz.]的根茎代替芦根的情况。

产地分布

芦根Rhizoma Phragmitis。全国各地江河湖池边均产。主产于安徽安庆、蚌埠,江苏崇明、启东,浙江杭州、宁波,湖北孝感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可达4m,直径0.2-1cm。叶广披针形,长30-60cm,宽1-3.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粗糙;叶鞘圆筒状;叶舌极短,截平或为一圈纤毛。圆锥花序长10-40cm,分枝纤细,呈

毛帚状,下部枝腋间有白色柔毛;小穗紫褐色,长1.2-1.6cm,有4-7小花,第1小花常为雄性,其它为两性;外稃无毛,第2外稃基盘棒状,具长0.6-1.2cm的柔毛。颖果长圆形。花果期夏、秋季。生于低洼、湖边、河边溪流或潮湿地、全国均产。

生态环境

通常生于池塘边、河旁或湖边,常成群落大片生长,旱地沙丘亦见生长。分布几遍全国及全球的温带地区。

生物学特性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禾本科Gramineae多年生高大湿生草本,高1-3m。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节上有芽。茎直立,中空。叶二列,互生;叶鞘圆筒状;叶舌有毛;叶片扁平,长15-45cm,宽1-3.5cm,边缘粗糙。穗状花序排列成大型的圆锥花序,顶生,长20-40cm,微下垂,下部梗腋间具白柔毛;小穗通常有花4-7,长10-16cm,第一花通常为雄花,颖片披针形,不等长,第一颖片长为第二颖片之半或更短,外稃长于内稃,外稃光滑开展。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果期7-10月。生长于池沼地,河溪边,湖边及河流两岸沙地及湿地等处。分布几遍全国。

生长习性

生活在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喜湿润的河畔,沙地均能生长。适应性较强。

生长周期

多年生草本。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一般在6-10月挖取地下根茎,去净泥土、芽和细根,晒干即可。鲜用可在采挖后用湿沙埋藏,以备应用。

炮制:

一、净制 除去杂质。鲜芦根,除去杂质及须根。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或切后晒干。鲜芦根除去杂质及须根,洗净,切段。洗净泥土,去节、须,切段,晒干。

贮藏养护

干芦根放蒲包、竹萎中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鲜芦根置阴凉潮湿处埋于湿沙中。

形状规格

鲜芦根(根茎)呈长圆柱形,直径1-1.6cm,节间长3-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节上有残留的根及芽痕,质轻而韧,断面中空,边缘有一行排列成圈的小孔。味微甜。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短不一,表面黄白色。全体有节。

干芦根:呈压扁的长圆柱形。表面有光泽,黄白色,节部较硬,显红黄色,节间有纵皱纹。均以条粗壮、黄白色、有光泽、无须根、质嫩者为佳。

性味功能

性寒,味甘。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维生素B1、B2、C、天门冬酰胺(asparagine)、多糖类、糠醛及水溶性糖类等。

真伪鉴别

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气无,味甘。

干芦根 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均以条粗、色黄白、有光泽者为佳。

药典标准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性状] 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和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气微,味甘。芦根 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鉴别](1)本品粉末浅灰棕色。表皮细胞表面观有长细胞与两个短细胞(栓质细胞、硅质细胞)相间排列;长细胞长条形,壁厚并波状弯曲,纹孔细小;栓质细胞新月形,硅质细胞较栓质细胞小,扁圆形。纤维成束或单根散在,直径6~33μm,壁厚不均,有的一边厚一边薄,孔沟较密。石细胞

多单个散在,形状不规则,有的作纤维状,有的具短分支,大小悬殊,直径5~40μm,壁厚薄不等。厚壁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圆形,壁较厚,孔沟和纹孔较密。

(2)取本品粉末(鲜品干燥后粉碎)1g,加三氯甲烷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15:5)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1.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8.0%(通则2302)。

饮片

[炮制]

鲜芦根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段。表面黄白色,有光泽,节呈环状。切面黄白色,中空,有小孔排列成环。气微,味甘。

芦根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圆柱形段。表面黄白色,节间有纵皱纹。切面中空,有小孔排列成环。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2.0%。

[鉴别]

[检查]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

[用法与用量]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贮藏] 干芦根置干燥处;鲜芦根埋于湿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