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

拉丁名: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英文名:Lighiyellow Sophora Root别名: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川参、凤凰爪、牛参、苦識、水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野槐、山槐子、白萼等。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叶极似槐树,花黄色

  • 类别: 根茎类
0.00 已售: 件

简介

拉丁名: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英文名: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别名: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川参、凤凰爪、牛参、苦識、水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野槐、山槐子、白萼等。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载:"……叶极似槐树,花黄色,子作荚,根味至

苦恶"。《图经本草》载:"其根黄色,长五七寸许,两指粗细。三五茎并生,苗高三四尺以来。叶碎青色,极似槐叶,春生冬凋。其花黄白色,七月结实如小豆子。"所述均与苦参的形态相合。据《证类本草》所载的苦参植物图,除西京苦参、邵州苦参之外,其余二图均与苦参相近。《本草纲目》又载:"七八月结角如萝卜子,角内有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坚"。直至《植物名实图考》对于苦参的记载均与目前所使用的苦参一致。


药性

性味功能

性寒,味苦。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生物碱(1%-2.5%),以d-苦参碱及d-氧化苦参碱为主,两者含量之比,因产地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东北产苦参中氧化苦参碱含量较多。另含微量d-苦参醇碱、I-臭豆碱、|-甲基金雀花碱、1-野靛叶碱、I-槐果碱、N-氧化槐果碱、I-乙基槐明碱、槐定碱、粉防己碱等。黄酮类化合物有苦参、异苦参素、去甲苦参素、次苦参素、苦参醇素、次苦参醇素、新苦参醇素、去甲苦参醇素、去甲脱水淫羊霍素、异脱水淫羊霍素、蛇麻素、异蛇麻素及三叶豆高丽槐甙等。

药理作用:

1、苦参有利尿消肿作用,长期服用无副作用。苦参中所含有的安那吉碱和芒柄花黄素都是已知的利尿药,给家兔肌肉注射1%苦参碱(剂量0.01g/kg),利尿作用显著。

2、曾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小鼠进行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肉瘤-180均有明显抑制活性,以氧化苦参碱的作用更为明显。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所曾用苦参总碱、氧化苦参碱对60钴y源和深部X线的照射引起的家兔白细胞低下有明显的升白作用。氧化苦参碱对60钴y线照射家兔白细胞低下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可防止丝裂霉素C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脱氢苦参碱对某些动物移植性肿瘤,如艾氏腹水癌等有抑制作用。

3、苦参历来中医都用以治湿疮搔痒,对湿疹等皮肤病可外用洗擦。贵阳医学院等用免疫实验证明,苦参能抑制动物被动和主动皮肤过敏反应,并能减少致敏动物血清抗体的形成。目前一些临床单位用苦参及苦参的生物碱治疗一些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和阴部湿疹及其它皮炎有一定疗效。

4、贵阳医学院等用经过组胺性喷雾致哮喘豚鼠的实验治疗,证明苦参煎剂和生物碱有明显平喘作用。上述免疫实验证明,认为苦参对免疫过程的影响可能是平喘的作用依据。对苦参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急型慢性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5、有抗菌作用;苦参、苦参碱对急性菌痢疗效肯定,另外对滴虫和阿米巴原虫都有效。

6、其他还有用苦参治疗心率不齐、胃溃疡等报导。其中苦参酮及生物碱部份有抗胃溃疡作用。

抗肿瘤作用:

苦参总碱,苦参碱,脱氢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碱对S180实体瘤均有抑制作用。

药典标准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6.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微,味极苦。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色。木栓细胞淡棕色,横断面观呈扁长方形,壁微弯曲;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平周壁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垂周壁有纹孔呈断续状。纤维和晶纤维,多成束;纤维细长,直径11~27μm,壁厚,非木化;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增厚。草酸钙方晶,呈类双锥形、菱形或多面形,直径约至237μm。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20μm,脐点裂缝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较多,由2~12分粒组成。

(2)取本品横切片,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栓皮即呈橙红色,渐变为血红色,久置不消失。木质部不呈现颜色反应。

(3)取本品粉末0.5g,加浓氨试液0.3ml、三氯甲烷25ml,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参碱对照品、槐定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甲醇(8:3:0.5)为展开剂,展开,展距8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10℃以下放置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4)取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和上述对照品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5:0.6:0.3)10C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检查]

水分不得过11.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8.0%(通则2302)。


特征

形态特征

落叶亚灌木。单数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背面有平贴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冠淡黄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雄蕊10,花丝仅基部愈合;子房柄被细毛。荚果线形。种子3-7粒,黑色,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态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灌丛、草地中。全国均产。

生物学特性

该品为落叶灌木,高0.5-1.5m。根圆柱状,外皮黄色。幼枝被黄色细毛。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长12-25cm,叶轴被细毛;托叶线形,5-8mm;小叶片11-25,有短柄,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稀椭圆形,长2-4.5cm,0.8-2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0-20cm,被短柔毛;小苞片线形,长约1mm;花萼肿状,被疏短柔毛或无毛,长5-8mm,先端5裂;花冠淡黄白色,旗瓣匙形,较其他花瓣稍长,翼瓣无耳,先端近圆形,龙骨瓣离生;雄蕊10,离生,仅基部联合;子房被毛,有短柄,花柱细长。荚果线形,长5-12cm,先端具长喙,于种子之间稍缢缩,略呈念珠状,成熟后不开裂。种子1-5,近球形,棕黄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生于山地、平原、沙质地或红壤地等处。喜阳,怕积水。生活在排水良好的向阳山坡、灌丛中。

生长习性

喜阳,怕积水。生活在排水良好的向阳山坡、灌丛中。

产地位置、种植面积、产量

产地分布

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北京、河南、福建、湖南、陕西、甘肃、四川、东北、内蒙、湖南、江苏、江西、广东、福建。

生长周期

多年生灌木。年需求量:约5000吨。

采收加工

春、秋采收,以秋采者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鲜根切片晒干,称苦参片。

炮制:

处方中写苦参指生苦参。为原药材去杂质及芦头和须根,洗净晒干,切片入药者。炒苦参为苦参片用麸炒至微黄入药者。苦参炭为苦参片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里面焦黄,存性,而后入药者。苦参炭:取苦参片,置热锅内,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止血治痢,用于热痢便血。

麸苦参:取麸皮撒在热锅内,加热至冒烟时,投入苦参片,迅速翻动,炒至表面现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100kg,麸皮18kg。

贮藏养护

放木箱或其它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热门推荐